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20240422《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分類詞目表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40422《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分類詞目表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693938707






【製作說明】

這本書在33年前出版,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可能都還沒出生?1991年那時候我在作什麼呢?就讀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學習著電腦繪圖、素描、水彩、油畫、篆刻、書法、水墨畫、金工、室內設計等藝術相關科目。和「文字學」比較有關的大概就是只有「篆刻」,當時身上也只有一本《金石大字典》。「說文學」、「文字學」等學問離我還很遙遠…。


2024年的今天,完成了八千多列的詞目索引,一邊校正,一邊看內容。對「文字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大約是2002年就讀研究所開始的,雖然不是中文相關科系,以「興趣」為出發點的自學也超過二十年。將近一星期的作業時間,很高興又完成一份索引,是自己感興趣的辭典,一定會經常查詢瀏覽,希望對大家也有幫助!


字列 8232

缺字 3

總字列 8235


新造三個缺字,分別是:

22頁的s009-455匜,構字式:亻𦨶,人𦨶,亻舟关,人舟关,侜关

133頁的s061-722母,構字式:囗心,心囗

558頁的s009-456家話,構字式:亻革,人革


要使用的朋友,請點選網址,記得加入瀏覽器的書籤,未來會補上「選單」方便在「引得市」選單中切換使用。




【使用方式】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分類詞目表索引資料庫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zhongguo_yuyanxue_dacidian/list.asp


【分類數量一覽】

分類 數量

1 文字學 731

2 音韻學 742

3 訓詁學 428

4 語音學 676

5 詞匯學.語義學.辭書學 671

6 語法學 852

7 修辭學 621

8 方言學 307

9 中國諸民族語言 497

10 語言理論語言新學科 541

11 人物 589

12 著作 1108

13 語言學史 472

小計 8235


【校正備忘】

863頁「墨子間詁」應是「墨子閒詁」

※原始內容由簡體改為繁體,但「台」字保留,未改「臺」。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前言】

中國語言文字有著悠久的歷史,與之相伴的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也源遠流長。中國語言學為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所作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其為世界語言學寶庫所奉獻的珍貴財富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編纂一部中國語言學方面的辭典來反映中國語言學的歷史與現狀,借以繼承寶貴的遺產,弘揚光榮的傳統,推進未來的發展,這便是我們的初衷。


想法固然可取,付諸實踐是艱辛的,因為中國語言學的研究成果遠非百餘萬言所能涵蓋與包容。我們希冀本辭典能具有如下幾個特色:1.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2.學術性強,資料價值高,信息量大,富有時代氣息。3.兼收並蓄各家各派、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以期展現百花齊放之姿。4.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系統性強,一編在手,可窺見中國語言學全貌。唯其如是,本辭典在框架的設計、體例的確定、詞條的選擇、釋文的撰寫及篇幅的安排諸方面都作了些大膽的嘗試,這種嘗試是否成功有益,那只有留待於方家、讀者們的批評了。本辭典所涉及內容廣泛,專業性強,雖幾經修改,誤漏之處仍屬難免,懇請各界不吝指教。


播種時的心願是美好的,而收穫的景況我們卻未敢作任何揣測。不過,倘若這“引玉之磚”能對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語言學有所裨益的話,我們也就釋然了……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凡例】

一、本辭典是為語言文字工作者和研究者,包括大學文科師生、中學語文教師,以及其他語文愛好者編寫的專業工具書。

二、本辭典編纂原則為:規範與描寫結合,學術性與資料性並重,盡可能全面反映中國語言學的歷史與現狀。

三、本辭典共收詞目八千二百餘條,其中文字學七百三十餘條,音韻學七百西十餘條,訓詁學四百二十餘條,語音學六百七十餘條,詞彙學•語義學•辭書學六百七十餘條,語法學八百五十餘條,修辭學六百二十餘條,方言學三百餘條,中國諸民族語言四百九十餘條,語言理論•語言新學科五百四十餘條,人物五百八十餘條,著作一千一百二十餘條,語言學史四百七十餘條,純屬外國內容的條目,除確有必要者外,一般不收。

四、異名同實的術語,酌采習見或較適宜者為主條,其余的或列為參見條(用“即某某”表示兩詞目相等)或不列。

五、多義詞目的不同義項,以❶❷➌等標號,分項解釋。如:修辭學❶研究修辭的科學。❷修辭學書。王易著。

六、釋文中的古代例證一般註明出處,現代例證原則上不注。

七、著作條目所列版本以釋文所據本為主,不一定都是初版。

八、除公歷年、月、日與序號及個別特殊情況外,數目字一般採用漢字。

九、釋文中標有*的名詞術語,表示已另立專條而需要參看。標有*的國際音標,表示假設的語音形式,如*kmto。

十、本辭典採用國際音標和漢語拼音字母標音。除列入表格者外,國際音標一般加有[](個別的加//)。漢語拼音字母不加標識。

十一、釋文論及語序時,用字母S表示主語,O表示賓語,V表示謂語。

十二、全部詞目按學科和類別分類編排。分類主要著眼於查檢的方便,不一定都十分合理。

十三、本辭典附有部分插圖。正文前編有“分類詞搿表”,正文後有附錄四種:⑴中國語言學記事。⑵中國少數民族用語簡表。⑶漢語拼音方案。⑷國際音標表。附錄後編有“詞目音序索引”。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後記】

1986年夏,根據中國語言學研究現狀的需要,江西師範大學與江西教育出版社商議制定了編纂《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的計劃,並列為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隨後,在大批青年學者和前輩知名專家的多方協助下,迅速組建了《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同年10月在南昌召開首次編委會議,通過了編纂大綱、編纂機構和工作計劃(主編單位江西師範大學內部分工為:教育傳播系承擔、中文系協作、校科研處領導),即分十四組開始編寫工作。1987年10月,在南昌召開第一次編委會議,審核了總詞目表及部分詞條,交流了編纂經驗,統一了對有關問題的看法。


紛繁艱鉅的審稿、統稿工作自1988年6起在南昌進行,由陳海洋、邱尚仁主持,共分兩階段。參加第一階段工作的有陳海洋、丁鋒、葛根貴、耿振生、蔣冀騁、匡國建、凌雲、劉志剛、錢宗武、邱尚仁、申小龍、宋易麟、蘇新春、游汝傑、張德意、張林林等;參加第二階段工作的有陳海洋、葛根貴、蔣冀騁、凌雲、劉志剛、邱尚仁、宋易麟、張德意等。在查閱、研究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全部稿件作了重要增刪。嗣後由陳海洋、邱尚仁審讀全篇,斟酌定稿。1988年11月在湖南大庸召開定稿會議。會後,陳海洋根據編委意見再作修改,並由邱仁製圖,同時進行其他各項歸尾工作。至1989年6月,編纂工作終於宣告完成。


面對凝聚全體編寫人員心血的稿件,回顧充滿艱辛的編纂過程,真有萬千感慨!願借此機會,對所有編纂人員的和衷共濟、奮力拼搏,對國內外前輩語言學家的熱情鼓勵、悉心指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各級領導(尤其是江西師大、江西省教委、江西省出版局、江西教育出版社的領導們)的大力支持,對漢字現代化研究會和曉園語文與文化科技研究所的及時資助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對我們在編寫過程中參考過的所有論著與辭書(如《辭海》、《中國大百科全書》等)的作者,對為本辭典題簽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及其他所有熱忱支持過我們工作的單位、團體(如中國語言文化學會)與個人[如何姿文、洪波、胡新明、柯蔚南(W.South Coblin)、李健亮、李運富、林柏松、劉洪祥、羅鋼鳴、羅傑瑞(Jerry Norman)、蒲立本(E;G.Pulleyblank)、裘錫圭、邵榮芬、沈開木、吳珍玲、邢福義、熊大冶、徐超群、顏森、楊福綿、張洪明、鄭錦全等]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學識、水平、能力及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本辭典疏漏之處恐在所難免。我們向讀者表示歉意的同對,也誠懇期望方家批評指教,以俟日後重版時補正。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一九八九年夏


【使用方式】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分類詞目表索引資料庫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zhongguo_yuyanxue_dacidian/list.asp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編委會:《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

ISBN:7-5392-0811-2/H.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引得市」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

2012年本人創立的「引得市」,12年後已經成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825368797 9. 引得市 http: //www. mebag. com/index 引得市網站由臺灣造形藝術與資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