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20250321《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第二卷)簡牘編號資料庫製作完成

 20250321《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第二卷)簡牘編號資料庫製作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1797905496


【廣告時間】

請多推廣、分享「引得市」

更多、更多人訂閱加入,是我們營運持續更新的重要條件!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donate.asp











【製作說明】

《里耶秦簡牘校釋》是〈里耶秦簡〉釋文的再修正,有許多學者的重新綴合,是秦簡文字研究重要的參考資料。引得市曾將文物出版社2012年、2017年出版的《里耶秦簡(壹)》、《里耶秦簡(貳)》製作成「里耶秦簡」資料庫。(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liye/list.asp)使用者能以「釋文」、「簡號」查詢檢索。


「引得市」非常重視文獻數位化之後的加值應用,所以經常設計不同資料庫之間的切換,過去應用在「說文解字」,以「說文字號」作為共用關鍵詞。


《里耶秦簡牘校釋》資料庫完成後,筆者再將兩種資料庫整合,分別透過「link」與「12345」切換兩種資料庫,一邊是最新的釋文,一邊是發掘整理的釋文(全文檢索)可以對照。


※必須特別註明,資料庫採用「簡號」作為兩種資料庫切換的關鍵詞,《里耶秦簡牘校釋》中簡牘綴合以符號「+」連結,最多有五枚簡牘綴合,例如:「9-56+9-1209+9-1245+9-1928+9-1973」。(如圖示)依照順序,分別是「12345」,如果使用者想查詢「9-1245」的「釋文」,則點選右側的「3」,即可開啟「里耶秦簡」所對應的簡牘。


兩種資料庫的結合應用舉例,當我們在「里耶秦簡牘校釋」資料庫查得簡號「5-1」,點選頁碼0001,開卷助理會開啟pdf至該頁面。我們這時點選「link」,網頁會跳至「里耶秦簡」資料庫,同一簡的內容,上面會有已經輸入完成的「釋文」,滑鼠點選釋文上的文字(完成複製),將內容貼到word或記事本中。


有其他更好研究方式或檢索的需求,也歡迎到「引得市本陣」討論,或寫信給筆者交流。


字例 6491

缺字 0

總字例 6491


【RMP設定】

請將rmp檔分別命名為「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rmp」與「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二卷).rmp」



【不同層的綴合備忘】31筆

8-838+9-68 8層9層合併

8-800+9-110 8層9層合併

6-19+9-297 6層9層合併

8-1905+9-309+9-976 8層9層合併

8-1370+9-516+9-564 8層9層合併

8-775+8-805+8-884+9-615+9-2302 8層9層合併

8-1759+9-819 8層9層合併

8-2261+9-849 8層9層合併

8-1014+9-934 8層9層合併

8-1733+9-967 8層9層合併

8-653+9-1370 8層9層合併

8-653背 8層9層合併

8-1732+9-1496 8層9層合併

8-1620+9-1569 8層9層合併

8-1675+9-1614 8層9層合併

8-1538+9-1634 8層9層合併

8-389+8-404+9-1701 8層9層合併

8-1863+8-1866+9-1733 8層9層合併

8-1866背 8層9層合併

8-2549+9-1782 8層9層合併

8-2549背 8層9層合併

6-15+9-1788 6層9層合併

8-2144+8-2146+9-1803 8層9層合併

8-673+8-2002+9-1848+9-1897 8層9層合併

8-673背+8-2002背+9-1848背+9-1897背 8層9層合併

8-2299+9-1882 8層9層合併

8-2299背+9-1882背 8層9層合併

8-199+8-688+8-1017+9-1895背 8層9層合併

8-199背+8-688背+9-1895 8層9層合併

6-23+9-2049+9-2164 6層9層合併

8-2231+9-2335 8層9層合併







【使用說明】

《里耶秦簡牘校釋》未來會加入「引得市」選單,目前暫以網址進入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qinjiandu_xiaoshi/List.asp



【廣告時間】

請多推廣、分享「引得市」

更多、更多人訂閱加入,是我們營運持續更新的重要條件!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donate.asp



【《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凡例】

一、本書在《里耶秦簡》公布簡牘圖版、釋文基礎上,進一步綴合斷片、復原簡冊、校訂釋文井加以斷讀。在校釋部分,說明上述處理的根據,并勾稽簡文與其他里耶簡庸、其他秦漢簡牘以及傳世秦漢文獻的關聯,探求其內涵。

二、釋文一般按編號順序寫出。凡確定續合者,釋文集中錄寫在相關諸片最小序號的位置,并在其他諸片原序號處標明已級人某某號。疑可綴含而未能確認者,釋文仍分別錄寫,而在相關各片校釋中說明綴合的可能。

三、凡能確定編連的簡牘,接連錄寫。疑可編連而未能確認者,在相關各簡校釋中說明綴合的可能。

四、簡牘編號沿用原釋文的編號。正面書寫者,只用基本編號。正反兩面書寫時,反面用基本編號加“背”字表示。凡由多片鑽合者,簡牘編號寫在全部釋文之後,在相關編號之問用“+”號相連。由多枚簡臆編連時,簡號標在各簡闡釋文之後。簡摘編號加陰影表示。

五、簡牘分欄、分行書寫時,釋文分欄、分行錄寫。欄號用A、B、C表示,行號用Ⅰ、Ⅱ、Ⅲ表示,如第二欄第二行標作BⅡ。

六、釋文一般用通行字寫出。合文、重文直接析開錄寫。衍文、訛字照錄,相關問題在校釋中交待。根據殘晝擬釋的宇,用【】表示。不能辨識的字,一字用一個“口”表示。原文殘斷或字數不能確定的場合,用“……”表示,簡牘殘缺可確定有文字殘去時,用“⍁”表示。簡牘中表示題記的墨塊和表示提示的墨點,用●(圓影墨塊)■(方形墨塊).(墨點)表示,斜線用“/”表示。圖案、花紋用﹝圖案﹞表示。簡牘中的其他標記不錄。文字中的空白處,無論原簡空白大小,一律空二字位。



【《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後記】

本書是團隊協作的產物。參加工作的,有陳偉、何有祖、魯家亮、凡國棟四人。在釋文、校釋的具體分工上,何有祖負責第5層、第6層全部以及第8層1-1000號簡(病方簡除外),魯家亮負責第8層1001-2100號簡(病方簡除外),凡國棟負責第8層2101-2554號簡以及1-2100號中的病方諸簡。陳偉負責確定體例、安排工作、改定文摘。何有祖輔助陳偉協調工作,并負責造字、統一體例、文稿的初步審定和校對,對本書出力尤多。


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綴合、編連、釋文、釋義時,通過頻繁的電子郵件,我們幾人反復切磋,質疑辯難,在碰撞中探求真知。有祖他們三位都是我的學生,而他們彼此之間又有學兄、學弟之分。但推敲起來,大家各抒己見,并無太多拘泥。一些多殘片的繽合,往往是在討論中得到完善。而對某些疑難字(如“雨留不能投宿費”的“投”),大家甚至寫了一些短文來考辨、溝通。應該說,對于比較複雜的學術問題,這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方式。


本書殺青之時,我們應該感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先生,感謝里耶秦簡的主要整理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武漢大學訪問教授張在龍先生。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合作,我們的工作難以開展。我們應該感謝武漢大學出版社各位領導和朋友,投有他們的支持和參與,本書的及時出版難以想像。


陳偉 壬辰歲初



【《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二卷》凡例】

一、本書在《里耶秦簡》公布簡牘圖版、釋文基礎上,進一步綴合斷片、復原簡册、校訂釋文并加以斷讀。在校釋部分,說明上述處理的根據,并勾稽簡文與其他里耶簡牘、其他秦漢簡牘以及傳世秦漢文獻的關聯,探求其內涵。


二、釋文一般按編號順序寫出凡確定綴合者,釋文集中錄寫在相關諸片最小序號的位置,并在其他諸片原序號處標明已綴人某某號。疑可綴合而未能確認者,釋文仍分别錄寫,而在相關各片校釋中說明綴合的可能。


三、凡能確定編連的簡牘,接連錄寫。疑可編連而未能確認者,在相關各簡校釋中說明編連的可能。


四、簡牘編號沿用原釋文的編號。正面書寫者,只用基本編號,正反兩面書寫時,反面用基本編號加“背”字表示,。凡由多片缀合者,簡牘編號寫在全部釋文之後,在相關編號之間用“+”號相連由多枚簡牘編連時,簡號標在各簡牘釋文之後。簡牘編號加陰影表示。


五、簡牘分欄、分行書寫時,釋文分欄、分行錄寫。欄號用A、B、C等表示,行號用Ⅰ、Ⅱ、Ⅲ等表示,如第二欄第二行標作BⅡ。


六、釋文一般用通行字寫出。合文、重文直接析開錄寫。衍文、訛字照錄,相關問題在校釋中交代。根據殘畫擬釋的字,用【】表示,不能辨識的字,一字用一個“□”表示。原文殘斷或字數不能確定的場合,用“……”表示,簡牘殘缺可確定有文字殘去時,用“⍁”表示。簡牘中表示題記的墨塊和表示提示的墨點,用●(圓形墨塊)■(方形墨塊)•(墨點)表示,斜綫用“/”表示。圖案、花紋用[圖案]表示。簡牘中的其他標記不錄。文字中的空白處,無論原簡空白大小,一律空二字位。



【《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二卷》後記】

本書依然是團隊協作的產物。參加工作的有陳偉、魯家亮、何有祖、凡國棟四人。在釋文、校釋的具體分工方面,魯家亮負責1-1100號(病方簡除外),何有祖負責1101-2500號(病方簡除外),凡國棟負責2501-3423以及1-2500號中病方諸號。陳偉負責確定體例、安排工作、參與討論、改定文稿。魯家亮輔助陳偉協調工作,并負責造字、統一體例、文稿的初步審定和校對,對本書出力尤多。


本書付梓之際,應該感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先生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春龍先生的支持和合作。應該感謝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宮宅潔先生。宮宅先生多次邀請我前往訪問,參加他主持的“秦代出土文字史料研究”共同研究班,讓我有機會了解、借鑒日本同行的研究成果。


陳偉 戊戌初冬



【延伸閱讀】

20181009《里耶秦簡(貳)》釋文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ebag2007.blogspot.com/2018/10/20181009.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6345540


20140321《里耶秦簡(壹)》釋文全文檢索完成

Blog:http://ebag2007.blogspot.com/2014/03/20140321.html


【使用方式】

進入引得市→「出土文獻」→「簡牘帛書」→「里耶秦簡」

或直接輸入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liye/list.asp



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20250319研究論壇命名與設計

 20250319研究論壇命名與設計












獻在鹽臼中(現在研究中)(陷在研究中)在研究中)


如果能創立一個研究相關的論壇,我想命名為「獻在鹽臼中」。包含各種諧音,可以反應研究人當下的心境、情況。

決定了這五個字,就用鋼筆以秦簡文字寫了幾個印稿,用「鐘」的外形當作印式。鐘的外形很多,要選擇那一個呢?


連上「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器名輸入「鐘」,釋文輸入「獻」。查出了二筆資料,選擇2012年出土的〈楚季鐘〉 (西周中晚期 )作為印式。

設計完成!檔案備用,如果未來有成立一個研究論壇、討論區,就用這個當logo。


國家文化記憶庫「鹽臼」解釋:當年在大陸西南省份,多食用四川省自流井之井塩,井塩均係成塊之「塊塩」,因此在食用前都得用「塩臼」捶成粉末才方便食用。 網址: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online_metadata&id=82812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20250318《新出楚簡研讀》目錄數位化完成

 20250318《新出楚簡研讀》目錄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1143780569


【廣告時間】

請多推廣、分享「引得市」

更多、更多人訂閱加入,是我們營運持續更新的重要條件!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donate.asp








【製作說明】

2011年曾經處理〈噩君啟車節〉圖版,將單字裁切各自命名,本來要寫一篇〈噩君啟車節的文字造形研究〉,不過因為某些釋文沒有確定而一直放著,一放就是十多年…。這幾天剛好看到《新出楚簡研讀》提到了〈噩君啟車節〉:


三、《鄂君啓節》——延綿30年的研讀②

《鄂君啓節》,是楚國懷王時期製作的一份免稅文件,涉及戰國文字、楚國制度和地理方面十分重要的問題。《鄂君啓節》分車節、舟節兩種。按弧度推算,原先每種大概有5件,形成一個竹筒狀。③1957年4月,壽縣農民在縣城東郊丘家花園發現舟節1件,車節3件。1960年又發現一枚舟節。


對于我個人而言,《鄂君啓節》不僅僅是一件有價值的出土文獻,更是關繫到我本人的學術取徑,并且與我自己30年的研讀生涯相伴隨,具有特别的意義。這裹我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體驗。(334頁)


所以,很快的數位化目錄索引,即將放在「引得市」開放檢索(4處缺字、2處圖形字)。筆者感興趣的領域中,很多文獻雖然已經出版一、二十年以上,還是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數位化的行列,更多研究成果方便引用、查詢。


期待有空能把〈噩君啟車節〉釋文更新,與圖版彙整,寫一個小文章發表在Blog,也算是完成一個未完的任務。


﹏﹏﹏﹏

註②:這是在由武漢大學與芝加哥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9”(2009年6月29日至7月4日•武漢)上的講稿。

註③:羅長銘先生指出:據弧長八厘米,弦長七點三厘米計算,得八十四度强,五枚合計得四百二十度强,多了六十多度。


字列 266

缺字 4

總字列 270


圖形字代號:t051



【《新出楚簡研讀》後記】

這是在《包山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郭店竹書別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之後,個人所出的第3本簡牘方面的小書,是在對新刊布的楚地出土戰國簡册研讀中的心得。對象包括包山簡、望山簡、九店簡、葛陵簡以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至七册。其中第四章涉及上博竹書第一册至第三册,第五章涉及上博竹書四、五兩册,第六章涉及上博竹書六、七兩册。多半是對簡牘文本的復原作業,也有一些綜合討論的文字。


書中的大部分内容,寫于2003年以後,也就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實施期間。其間主持項目、協調工作,花費了大量精力,但出于驗證和突破舊說的期待,更由于新材料的誘惑,每有簡牘刊布,便儘量擠時間研討,有時廢寢忘食,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書中章節,基本上都曾以單篇論文的形式,在網絡和一些書刊中登載。這次整合成書,除了統一格式之外,還删去一些明顯有問題的看法;有些需要說明的地方,則在脚注中用“補記”表示。


陳偉

2009年12月9日



【校正備忘】

原始 修改後







【使用說明】

《新出楚簡研讀》未來會加入「引得市」選單,目前暫以網址進入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xinchu_chujian_yandu/list.asp



【廣告時間】

請多推廣、分享「引得市」

更多、更多人訂閱加入,是我們營運持續更新的重要條件!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donate.asp



【附《鄂君啓節》相關文獻】

郭沫若:《關于鄂君啓節的研究》,《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

殷滌非、羅長銘:《壽縣出土的“鄂君啓金節”》,《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

譚其驤:《鄂君啓節銘文釋地》,《中華文史論叢》第2輯,中華書局1962年。

于省吾:《“鄂君啓節”考釋》,《考古》1963年第8期。

商承祚:《鄂君啓節考》,《文物精華》第2集,文物出版社1963年;收入《商承祚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黃盛璋:《關于鄂君啓節交通路綫的復原問題》,《中華文史論叢》第5輯,中華書局1964年;收入《歷史地理論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譚其驤:《再論鄂君啓節地理答黃盛璋同志》,《中華文史論叢》第5輯,中華書局1964年。

商承祚:《談鄂君啓節銘文中幾個文字和幾個地名等問題》,《中華文史論叢》第6輯,中華書局1965年;收入《古文字與漢語史論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

商承祚:《寫在鄂君啟節考後》(寫於1965年10月),《商承祚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殷滌非:《鄂君啓節兩個地名簡說》,《中華文史論叢》第6輯,中華書局1965年。

船越昭生:《鄂君啓節について》,《東方學報》第43冊,1972年。

裘錫圭:《戰國文字中的市》,《考古學報》1980年第3期。

熊傳新、何光岳:《鄂君啓節舟節中江湘地名新考》,《湖南師範學報》1982年第3期。

劉和惠:《鄂君啓節新探》,《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5期。

黃盛璋:《鄂君啓節地理問題若干補正》,《歷史地理論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裕民:《古文字考釋四種》(二),《古文字研究》第七輯,中華書局1982年。

孫劍鳴:《鄂君啓節續探》,《安徽省考古學會刊》第六輯,1982年。

陳蔚松:《鄂君啓節舟節與屈原哀郢研究》,《華東師院學報》1982年增刊:收入楊昶.陳蔚松等著《出土文獻探頤》,崇文書局2005年。

李裕民:《古字新考》,《古文字研究》第10輯,中華書局1983年。

姚漢源:《鄂君啓節釋文》,《古文字研究》第10輯,中華書局1983年。

楊向奎:《釋屯》,《繹史齋學術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劉宗漢:《金文札記三則》,《古文字研究》第10輯,中華書局1983年。

鄭剛:《戰國文字中的“陵”和“李”》,《中國古文字學研究會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1988年8月;收入《楚簡道家文獻辨證》,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零:《楚國銅器銘文編年彙釋》,《古文字研究》第13輯,中華書局1986年。

曹錦炎:《東陲鼎蓋考釋》,《古文字研究》第14輯,中華書局1986年。

陳偉:《〈鄂君啓節〉之“鄂”地探討》,《江漢考古》1986年第2期。

陳懷荃:《東陵考釋》,《楚文化研究論集》第1集,荆楚書社1987年。

姚漢源:《戰國時期長江中游的水運——鄂君啓節試釋》,《中國水運史研究》1987年第2期。

黃盛璋:《再論鄂君啓節交通路線復原與地理問題》,《安徽史學》1988年第2期。

朱德熙、李家浩:《鄂君啓節考釋(八篇)》,《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5年。

陳偉:《〈鄂君啓節〉與楚國的免稅問題》,《江漢考古》1989年第3期。

謝元震:《鄂君啓節銘文補釋》,《中國歷史文物》1991年。

湯餘惠:《鄂君啓節》,《戰國銘文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

吳振武:《〈鄂君啓節〉府字解》,《第二届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3年。

羅長銘:《鄂君啓節新探》,《羅長銘集》,黃山書社1994年。

李家浩:《鄂君啓節銘文中的高丘》,《古文字研究》第22輯,中華書局2000年。

何琳儀:《鄂君啓舟節釋地三則》,《古文字研究》第22輯,中華書局2000年。

楊小英:《〈鄂君啓節〉所見楚史三題研究》,《江漢論壇》2004年第4期。

張後銓:《鄂君啓節價值與東鄂地望考略》,《鄂州大學學報》第12卷第2期,2005年。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The E Jun Qi Metal:Inscribed Texts and Ritual Contexts, Text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二千年前借船的故事

 二千年前借船的故事-簡報


【延伸閱讀】

20241026《里耶秦簡(壹)》第八層135數位摹本製作

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0/20241026135.html


以下是簡報的圖檔














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史上最早的家書(11號木牘和6號木牘二件)

史上最早的家書(11號木牘和6號木牘二件)

收信人衷(中)是二位主角的大哥,1975年年底出土的墓葬群,睡虎地秦墓四號墓的墓主人。棺木內沒有其他陪葬品,只有這二件家書。除了表示,沒有其他貴重的東西可以陪葬,也代表對家人的思念,濃厚的兄弟之情…。

在外征戰的二兄弟,參與了秦滅楚的大戰。因為缺錢,寫信請母親寄錢到前線,從三弟(驚)的信件內容中,可知家人一直沒有寄錢,急迫再向家人催促。最終,二兄弟戰死沙場,可能也沒有收到家人的錢。

感覺這故事可以寫成小說,拍個劇都是很好的題材。
11號木牘(四弟黑夫)
6號木牘(三弟驚)
很多感想或說明可以寫,今天秦簡書法課程先簡單向同學介紹了一次。




































影像紀錄



20231030阿良人秦簡書法課——「史上最早的家書」描摹書寫示範(1/2)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qnEH8_PR76w?si=RYTIgx15AiFj5AW4&t=0

20231030阿良人秦簡書法課——「史上最早的家書」描摹書寫示範(2/2)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CnN0KNzZC8c?si=ZIls_7YJ_-fxvVBm&t=0

20231101阿良人秦簡書法課——「史上最早的家書」描摹書寫示範(1/2)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wyLCLUrPq_Q?si=LfSbKTcsu4i6vMBT&t=0

20231101阿良人秦簡書法課——「史上最早的家書」描摹書寫示範(2/2)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nWvnzLFJZGY?si=dz33C7ksNFK3SVdA&t=0




20250321《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第二卷)簡牘編號資料庫製作完成

 20250321《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第二卷)簡牘編號資料庫製作完成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797905496 【廣告時間】 請多推廣、分享「引得市」 更多、更多人訂閱加入,是我們營運持續更新的重要條件! 網址: 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