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竹7號、8號適用補充管
101文具行會員價一包(5管)特價68元,平均一管13.6元這種耗材拿來一直寫,價格上還可以接受
很多人(以前我也是)會把這種細尖筆拿來壓得很扁,用乾筆摩擦,又圖又畫…。筆這樣用,一下子就壞了,筆拿斜斜的時候,側邊的摩擦。經常這樣,筆就無法又尖又挺。
如果筆想來寫細的線條,那就得注意這些細節,保養好筆就用的久,如果想搓筆,找便宜的筆或一般毛筆就好了,是不?
吳竹7號、8號適用補充管
101文具行會員價一包(5管)特價68元,平均一管13.6元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21979741449230168
以前有買過自來水筆,筆桿中心壓一壓就會出水的那種。最後的書寫,可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昨天去101文具行買a4紙,隨手也買了一支「吳竹8號」。
用鋼筆來練習秦文字的習慣也已經快十年,如果要練習「楚文字」,通常會用「鼠鬚筆」,寫完總是需要和一般毛筆一樣洗乾淨…。
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空」著的書桌,可以專門來寫字(軟硬筆)。如果可以像一般鋼筆一樣,隨拿隨寫,只寫了幾個字,就不想寫了,也不用花時間再去「洗筆」!
符合這樣使用的筆,市面上,可能就是「自來水筆」,這種筆的筆頭,一種是整個圓錐形塑膠,另一種則是像毛筆有「筆毛」的形式,筆毛可能是動物或者塑膠。
前者以前也有用過,就書寫的經驗上來說,拿來畫畫塗鴉可能還可以,要拿來寫字,就沒有像毛筆這樣的隨心所欲,線質表現有其物理上的限制。所以應該不會再去買來用,而後者,則可以取代一般毛筆的書寫。
當然如果是書法創作者,如果經常寫小字,本來有的小筆也是會使用,這種「自來水筆」也只是臨時替代而已。
改天會列印鳥蟲篆「楚王子午鼎」的銘文圖版(經處理後),用「8號」來寫看看。這樣除了秦文字的練習,也能隨時練習楚文字了。
試寫影片:https://youtu.be/RrX27WL9H1M?si=Kd-j4MzjZpbQX7Iq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21636995295327904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蒼頡篇》是研究秦漢文字必須了解的內容之一,筆者在2016年已經將「北大藏的《蒼頡篇》」製作成資料庫(含數位摹本)。一直以來對《蒼頡篇》相關的材料內容也都會特別關心注意。
這次製作的「目錄索引」是祝永新博士的論文,幾天前就已經完成,沒有發表開箱的原因是後來臨時處理「秦.更名方」的數位摹本,電腦上製作,列印再描摹,同時用手機拍攝紀錄,最後剪接又加上「釋文字幕」。(連結在最底下)
強烈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去「yt」(有字幕)或「b站」看看書寫的過程。
暫時以網址進入使用,未來會加入「引得市」選單中
「《漢簡《蒼頡篇》及“蒼頡”相關問題研究》目錄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hanjian_cangxiepian_jicangxie/List.asp
一、本文行文以通行繁體字撰寫,但在徵引文獻時有如下約定:
1.引用已經整理且通行的古籍,均照錄原文,一般不另加說明。
2.引用影印本古籍,一般照錄其原字形,必要時加括弧()注明通行字,對於引文中的倒文、衍文、訛文等疏誤,徑直改正,不另出注。
3.引用簡牘釋文,在文字釋讀、形體分析時依其原有構形予以楷書隸定。在一般性論述中使用通行繁體,以避繁難。
二、簡文編號。本文簡文編號,一律採用整理者編號,相關材料經原整理者再次整理出版的,採用新出版本的編號。
三、本文所稱“簡文”,是指出土簡牘遺文,包括簡、牘、觚。帛書遺文另稱“帛文”。
四、蒼頷,亦有作“倉頡”者;胡毋敬,亦有作“胡母敬”者;揚雄,亦有作“楊雄”者,本文在行文中通作“蒼頡”“胡毋敬”“揚雄”。而對於前人之用法,如非特別需要,則一仍其舊,不作改易。凡此之屬,皆同此例。
五、各專題研究中所使用的圖、表,一律在所屬專題研究中各自連續編號,不統一進行全書的連續編號。
六、本文的材料收錄日期截止爲2019年11月,但不包括劉桓《新見漢牘〈蒼頡篇〉〈史篇〉校釋》(中華書局2019年10月版)。因該書的定性、地位等重要問題目前學術界爭議較大,未有定論,故不收錄。
七、源自互聯網的研究成果,本文僅收錄正式發表於學術網站,具有嚴密論證過程且經過一定程序審核的研究成果,不收錄發表於論壇、自媒體等簡易型平臺的未經嚴密論證的研究成果。
八、所引常用古籍的版本列於《引用文獻》,正文中不另出注。爲免繁複,多次引用同一論著時,首見者出示完整著錄信息,餘者僅出示著者、論著名、頁碼。
九、爲便於行文,文內所見學者均不尊稱先生,敬祈原宥。
十、行文中對相關出土漢簡《蒼頡篇》材料一般使用簡稱,其對應情況是:
1.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年)一書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敦煌漢簡《蒼頡篇》”。
2.汪濤、胡平生編著《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所獲未刊漢文簡牘》(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一書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英藏未刊《蒼頡篇》”
3.張存良《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漢文簡牘未刊部分》(《文物》2016年第6期),胡平生《〈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簡牘〉補遺釋文》(《出土文獻研究》
第15輯)二文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英藏新見《蒼頡篇》”。
4.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牘整理小組編《居延漢簡(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4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牘整理小組編《居延漢簡(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年)二書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居延漢簡《蒼
頡篇》”。
5.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居延新簡》(中華書局1994年)一書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居延新簡《蒼頡篇》”。
6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安徽省阜陽地區博物館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蒼頡篇〉》(《文物》1983年第2期)一文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阜陽漢簡《蒼頡篇》”。
7.朱鳳瀚主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一書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北大漢簡《蒼頡篇8.張存良《水泉子漢簡〈蒼頡篇〉整理與研究》(蘭州大學2015年博士學位論文)一書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水泉子漢簡《蒼頡篇》”。
9.王樾《略說尼雅發現的“蒼頡篇”漢簡》一文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尼雅漢簡《蒼頡篇》”。
10.魏堅主編《額濟納漢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一書中的《蒼頡篇》遺文——簡稱:“額濟納漢簡《蒼頡篇》”
十一、本文所引簡帛釋文中使用的符號及其表示意義如下:
1.□,表示無法補出的殘缺字,一“□”表示一字。
2.「□+…」,表示殘缺字字數無法確定者。
3.字+□(外加框),表示補出的原簡殘損不全的字。如,甲,表示“甲”原字殘損不全,據上下文或其他文獻補出。
4.【】,表示補出的原簡脫文,包括補出原簡殘斷部分的字。
5.(),表示前一字爲通假字、異體字、古字等。
6.〈〉,表示改正訛誤字。
7.(?),表示前一字爲釋讀不確定之字。
8.〼,表示簡殘斷處。
《蒼頡篇》是秦“書同文”的國家文字教材,是今存最古老的文字學經典著作,該
書與“書同文”運動共同改變了中國漢字的發展方向,對漢字文明具有深遠影響。《蒼頡篇》流行於秦漢,亡佚於唐宋,後世僅有零星輯本,今人無緣得觀。但可幸的是,上世紀初以來,在甘肅、安徽等多地出土的漢代簡牘中不斷發現《蒼頡篇》遺文,這部亡佚千年的經典著作由此重新進入人們視野,獲得學術界廣泛關注。如今,這些殘存於出土漢代簡牘中的《蒼頡篇》遺文被統稱爲“漢簡《蒼頡篇》”,成爲漢語漢字史與秦漢史研究中的珍貴文獻。
數十年來,關於漢簡《蒼頡篇》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成績喜人。但仔細審視,仍
有一些疑難問題未被解決,部分問題亦有疏漏,今不揣鄙陋,擬對相關問題以及所涉及到的“蒼頡”定名問題展開專題研究,根據論題中心分爲上下兩篇,總計九章,簡介如下。
上篇《蒼頡篇》定名與蒼頡定名史研究
第一章《〈蒼頡篇〉定名研究》。《蒼頡篇》的書名問題長期懸而未決,是以“蒼”爲本(正)字而作“《蒼頡篇》”,還是以“倉”爲本(正)字而作“《倉頡篇》”,長期未有確論。通過出土漢簡《蒼頡篇》首句前二字,秦代人名用字偏好的調查統計以及歷代文獻中《蒼頡篇》書名用字的歷史比較,認爲“蒼”“倉”二字在秦文字中已完成分化,“倉”並非《蒼頡篇》書名原用字,該書名自秦代起就應當用“蒼”而作“《蒼頡篇》”,作“《倉頡篇》”者是漢以後人們逐漸訛用而漸成主流的。
第二章《蒼頡定名史研究》。古史人物蒼頡是傳説中的漢字創製者,與《蒼頡篇》
定名問題關係緊密。今考證文物、爬疏文獻,擬構建蒼頡定名史,爲蒼頡定名問題的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戰國時期,“蒼”“倉”在各國文字中的分化程度差異巨大,加之缺乏統一的中央
政府,該時期並不具備爲蒼頡定名的基本條件,所以蒼頡名稱的用字及字形並不統一,“蒼”“倉”及其他倉系字均混用。
秦代,秦王朝以《蒼頡篇》爲法定文字範本,將蒼頡名稱規範作“蒼頡”,這是中
國歷史上對該名的首次官方定名。定名原因有三:一是嘉名思想的影響。二是《蒼頡篇》作者李斯對“倉頡”一名持否定態度,這與其個人學術來源有關。三是秦代重視貴賤分
明,與“倉”相比,“蒼”屬於語用心理中的高位詞,適合蒼頡尊貴的聖人地位。
漢代,出土漢代簡牘、器物、畫像石、石碑等有關文物證實,漢代也將蒼頡定名爲
“蒼頡”。原因有三:一是《蒼頡篇》是漢代權威文字教材,漢代社會認可該書對蒼頡的定名。二是“蒼”的嘉名意蘊符合漢代社會“美化聖賢名稱”的思想,故爲漢人所接受。三是蒼頡被部分漢儒塑造成木德聖王,“蒼頡”一名符合“五德象徵色+聖王名”的稱呼慣例,從而鞏固了“蒼”在蒼頡名稱中的本(正)字地位。
魏晉南北朝至北宋初期,受秦漢影響,該時期內以“蒼頡”爲蒼頡人名的主流寫法,“倉”字在該人名中多被視作“蒼”的借字。但至少從南北朝開始,“倉頡”作爲該名的獨立寫法,也逐漸進入一個萌芽並緩慢發展的歷史時期。
北宋中期到南宋晚期是“蒼頡”“倉頡”兩種寫法的地位轉換階段。因文獻散佚、
社會動蕩、文化傳承受阻等原因,自中古開始,“蒼頡”此定名的正統地位遭到動搖,而“倉頡”的地位逐漸上昇,雙方地位最終在北宋中期發生轉換。轉換標識是北宋官修韻書《廣韻》將該名變相定名爲“倉頡”,從而使“倉頡”一名取代了長期以來“蒼頡”的正統地位,《廣韻》此舉對後世影響深遠。南宋時期,“倉頡”地位持續上昇,其支持者開始否定以“蒼頡”爲定名的有關歷史證據。
元代短暫,到了明代,“倉頡”已取代“蒼頡”成爲官方正統寫法。清代延續這一
情況,並以古今字之説爲“倉頡”一名提供了學術理據,有力鞏固了該名地位。之後的民國以及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都視“倉頡”爲正宗寫法,“蒼”反而被視作“倉”的借字了。
總之,秦代開蒼頡定名之先河,定爲“蒼頡”,漢代發揚光大。魏晉以降,該定名
的正統地位下降,中古以後“倉頡”一名逐漸變成正統,歷經明清兩代而延續至今,此爲蒼頡定名一事的基本歷史。
今據蒼頡定名歷史而提倡,因秦漢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秦漢時期也是
蒼頡傳説最主要的傳承、創造與發揚時期,對蒼頡定名問題最具話語權。而“倉頡”一名後來雖獲發揚,但畢竟晚出。故以歷史源流論,今宜將蒼頡之名統一恢復作“蒼頡”。並且,出土材料已有力證明,《蒼頡篇》書名當作“《蒼頡篇》”,儘管中古以後常將人名寫作“倉頡”,今也宜以“蒼頡”統一之,否則,書名與人名將自相矛盾。
下篇漢簡《蒼頡篇》其他相關問題研究
第一章《〈蒼頡篇〉成書研究》。《蒼頡篇》的成書情況史籍多有記載,但一些具體問題仍然模糊,今結合傳世與出土文獻,對相關問題予以考論,發現如下:第一,通過《史記》、秦《瑯琊臺刻石》與漢簡《蒼頡篇》的互證與分析,認爲《蒼頡篇》成書的具體時間應當在秦始皇二十六年,與“書同文”運動的起始時間相同。第二,李斯撰寫《蒼頡篇》時的職務爲廷尉,爵爲卿,並非如漢代文獻所言爲丞相。第三,通過對出土秦漢資料中姓氏用字的調查統計,以及“母”“毋”在姓氏中音讀,認爲《博學》篇作者名不應當爲“胡母敬”,而應當爲“胡毋敬”。第四,“秦三蒼”編撰時有過統一協商與收字分工,其收字範圍的劃分應當與作者身份及其專業特點有關。
第二章《漢簡〈蒼頡篇〉體例研究》。漢簡《蒼頡篇》體例是研究《蒼頡篇》問題
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存在系統性較弱、全面性不足以及術語化程度較低等問題,亟待解決。今以漢簡《蒼頡篇》爲依據,深度整合既有研究成果,層層描述,有所發明,構建起系統性、全面性、深入性、術語化程度均較爲顯著的漢簡《蒼頡篇》體例系統,從橫縱兩個方向對漢簡《蒼頡篇》體例面貌做出清晰描述,以期能有益於漢簡《蒼頡篇》的進一步研究。
第三章《漢簡〈蒼頡篇〉“隔字類從”體例與“名姓章”解析》。漢簡《蒼頡篇》
字詞編聯存在“隔字類從”形式,即一句之中詞義相關的兩個字詞並不相鄰,而是中間隔有一字,形成ABAB式,其中被隔開的兩個“A”或兩個“B”具有同義、反義、同義類或同主題的關係。漢簡《蒼頡篇》“名姓章”語句的語境不顯,不易解讀,今運用“隔字類從”體例,可較好解讀“焦黨陶聖”“程頎樛平”等13例句子中的相關詞義。人名編聯採取意義關聯的“類從”形式,淵源至少始於春秋,作用於字書時,可通過聯想實現快速記憶,這在《急就篇》中亦有繼承。
第四章《北大漢簡〈蒼頡篇•顓頊〉章政區地理類簡文解析》。北大漢簡《蒼頡篇•顓頊》章有政區地理類簡文,即“鄢鄧析酈,宛鄂𨚙𨟚”“陳蔡宋衛,吳邗許莊”四句。既往研究成果對該四句簡文的釋讀、訓解均未確,今深入研究,發現如下:
第一,該四句簡文所涉字詞均屬政區地理範疇,並非既往研究認爲的包含了姓氏。
其中,“鄢鄧析酈,宛鄂𨚙𨟚”是秦南郡與南陽郡的縣、鄉名,水泉子漢簡《蒼頡篇》關於此簡的“陳宛鄂邗/讓多渠”一句釋讀有誤,當作“陳,宛鄂𨚙𨟚/多渠□”,反映的是南陽地區溝渠交織的水利盛況。“陳蔡宋衛”並非指春秋時期的陳、蔡、宋、衛四個古國政權,而應當指秦統一之際的故陳國地、故蔡國地、故宋國地和故衛國地,側重的是地理概念。“吳邗許莊”的“吳邗”是指由吳地和邗地所構成的故吳國地區,“許莊”之“莊”反映的是故許國地區草木豐茂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該地區作爲豫中平原南部交通樞紐的地理位置特點,“許莊”合指故許國地域,與“吳邗”構成兩兩合指的形式。
第二,該四句簡文反映的是楚國(江淮流域地區)與中國北方交通往來的西、中、
東三條南北大道的情況,由西向東依次敘述,分別爲楚國西部至秦關中之大道、楚國中部至中原洛邑之大道、楚國東部至衛國濮陽之大道。簡文所涉地名均爲上述南北大道的關鍵城邑或地域,部分字詞按《蒼頡篇》押韻要求調整了語序,最後形成“鄢鄧析酈,宛鄂𨚙𨟚”“陳蔡宋衛,吳邗許莊”這一形態。
第五章《北大漢簡〈蒼頡篇〉“景桓昭穆,豐盈爨熾”解析》。長期以來,北大漢
簡《蒼頡篇》5“景桓昭穆,豐盈爨(饎)熾”二句未得到確切訓解。文獻證明,該二句簡文的字詞均與宗廟祭祀密切關聯。其中,“景桓昭穆”指祭祀時測定節氣與時辰的景柱(表、晷)和昭穆制度。“豐盈爨(饎)熾”與“進獻粢盛”之禮有關,“豐盈”體現該禮儀中“粢盛”豐備充盈的特徵,“爨(饎)熾”指將祭祀穀物蒸煮成熟食的“饎爨”環節。
而從宗廟祭祀的整體流程看,涉及“景桓”與昭穆制度的事務在祭祀前期體現得較
爲明顯,而包括“爨(饎)熾”在內的“進獻粢盛”之禮處於祭祀中期,按照事務鋪排順序,即“景桓昭穆”在前,“豐盈爨(饎)熾”在後,《蒼頡篇》“景桓昭穆,豐盈爨(饎)熾”的語序正與之吻合,亦可證二者名實之對應。
第六章《秦“書同文”字體標準、篆隸關係及相關問題研究——漢簡〈蒼頡篇〉的
漢語漢字史價值》。秦“書同文”是漢語漢字史與秦漢史研究的重要內容。隨着秦簡牘與秦文字器物中大量秦隸的發現,“書同文”的字體標準、篆隸關係等問題漸有異議。
今以傳世文獻記載與秦漢簡牘材料相印證,通過《蒼頡篇》早期材料的字形對比,證明“書同文”官方標準字體應當爲秦小篆,而非秦隸。文獻證明,秦隸等“秦書八體”與小篆共同構成秦文字對外統一的整體面貌,配合小篆參與了“書同文”運動。原因有三:
第一,小篆是秦官書正體字,通行歷史久,社會聲望高,源流正統,更符合“書同文”運動中秦文字“正統性”的構建需要。第二,小篆是學習秦系文字的基礎性字體,故應先行學習。第三,“書同文”實爲秦系文字集體對六國異文的一種外向型統一,其雖以小篆爲官方字體,但並不追求秦系文字內部字體的一致性,故“書同文”後能夠出現小篆與秦隸並行的局面。由實踐可知,漢簡《蒼頡篇》是考察秦“書同文”問題的關鍵資料,具有重要的漢語漢字史價值。
第七章《秦漢識字教材的“開篇勸學”問題研究——漢簡〈蒼頡篇〉的古代教育史
價值》。“勸學”思想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代識字教材中,“勸學”思想通常蘊含在工整的、有韻文意味的“勸學語”中,通過“勸學語”起着勸勉學習、激發學習意願的作用。文獻證明,“秦三蒼”中的《蒼頡》七章、趙高《爰歷》六章、後來的《急就篇》以及斯坦因所獲漢簡中的佚名識字教材殘文均存在開篇勸學語,可知秦漢識字教材存在開篇勸學的通例,這種通例反映了古代文字教育的教材編寫思想,相關文句亦體現了古代文字教育的教育理念與方式,對中國古代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秦三蒼”設置開篇勸學語,主要是受到先秦傳統教育理念、秦統一後的政治現實以及主導者李斯個人意志的影響。由“開篇勸學”問題可知,以漢簡《蒼頡篇》爲代表的漢代出土文獻是考察秦漢識字教材的寶貴資料,對古代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20161004《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蒼頡篇》全文檢索資料庫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16/10/20161004.html
資料庫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beida_cangjie/list.asp
20250625「秦.更名方」《里耶秦簡8.461》正背的數位摹本(含影音紀錄)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5/06/202506258461.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21529064637851132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21529064637851132
邴尚白先生說:里耶秦簡「秦.更名方」是目前深入瞭解秦代「書同文字」政策,最重要且直接的史料,極其珍貴。所以,如果把「數位摹本」處理好,無論是書法教學或文物歷史討論應該都是很有價值的,原始墨跡圖版文字非常不容易看的清楚,以「數位摹本」來輔助,應該會是很好的效果!
前幾天在《中華遺產.國寶陝西(上)》142頁,看到里耶秦簡「秦.更名方」(複製品)圖版,覺得寫的不是很精準,未能展現秦簡文字原始風貌。對這片簡牘有很有印象,有時翻閱「里耶秦簡」,或處理其他內容時,眼睛餘光會掃描到…。
隨即找圖版,看了一下,紅外線圖版的墨跡也不是很清楚,如果是清楚的,可能很早就會處理「數位摹本」了?既然有緣,就把數位摹本處理起來,以「引得市」「里耶秦簡」全文資料庫的釋文為底本,再參考《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的釋文修正,本來以為就這樣處理就可以,「數位摹本」反覆修改了幾次。後來又看到邴尚白先生寫的文章,又多了很多可以增加的釋文…。
最後的版本和原先的內容相差很多(字數上),列印「數位摹本淺色版」,以施奈德 Creactiv 693 藝術鋼筆1.1mm書寫,用手機錄影紀錄。用鋼筆寫出來的字跡又更像是原始的秦簡文字。
參考邴尚白:〈里耶秦牘「秦更名方」疑難文句解析── 附論木方之繕寫年分及對「書同文字」政策的新認識〉的釋文製作「數位摹本」,如文中說明,據文義、句式擬補之字,外加〔〕。
《里耶秦簡8.461》這次討論的以正面的釋文為主,其實背面也有字,釋文是「敢言之」與「九十八」。也有處理「數位摹本」。
以下摘錄〈里耶秦牘「秦更名方」疑難文句解析── 附論木方之繕寫年分及對「書同文字」政策的新認識〉41至43頁,讓讀者能理解「秦.更名方」的內容。前為「釋文」,後為「與譯、解說」
[叚如故,更]假人
「叚」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求借於人時改寫為「假人」
[泉如故,]更錢□
「泉」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貨幣的某義時改寫為「錢 □ 」
大如故,更泰守
「大」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郡的長官時改寫為「泰守」
賞如故,更償責(債)
「賞」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歸還債款時改寫為「償責(債)」
吏如故,更事
「吏」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工作、職務時改寫為「事」
卿如故,更鄉
「卿」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基層行政區劃、方向等義時改寫為「鄉」
走馬如故,更簪褭
「走馬」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爵位名時改寫為「簪褭」
〔者〕如故,更諸
「者」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眾多、各個時改寫為「諸」
〔酉〕如故,更酒
「酉」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 含酒精成分 飲料時改寫為「酒」
灋如故,更廢官
「灋」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廢棄的官職時改寫為「廢官」
鼠如故,更予人
「鼠」仍像過去一樣使用,但在表示給予他人時改寫為「予人」
更詑曰謾
表示欺騙時改「詑」為「謾」
以此為野
以這種寫法為「野」的標準字形
歸(匱)戶更曰乏戶
表示人數不足的住戶之「歸(匱)戶」改稱為「乏戶」
諸名為秦盡更
所有私名中若有「秦」字均須更改
故𦤃今更如此皇
過去寫成「𦤃」現在改寫為像這樣的「皇」
故旦今更如此旦
過去寫成「旦」現在改寫為像這樣的「旦」
曰產曰族
稱為「產」,稱為「族」,省略了其所更替之原本用字「生」及「姓」
曰[五午]曰荊
稱為「[五午]」,稱為「荊」,省略了其所避諱之國號「張楚」及「楚」
毋敢曰王父曰泰父
不敢稱祖父為「王父」而稱作「泰父」
毋敢謂巫帝曰巫
不敢稱巫師為「巫帝」而稱作「巫」
毋敢曰豬曰彘
不敢稱為「豬」而稱作「彘」
王馬曰乘輿馬
「王馬(王所乘之馬)」改稱「乘輿馬(皇帝所乘之馬)」
泰上觀獻曰皇帝【觀獻】
「泰上觀獻(泰上神觀看獻物)」改稱「皇帝觀獻」
天帝觀獻曰皇帝【觀獻】
「天帝觀獻(天帝觀看獻物)」改稱「皇帝觀獻」
帝子游曰皇帝【游】
「帝子游(天帝之子巡遊)」改稱「皇帝游」
王節弋曰皇帝【節弋】
「王節弋(或指王依一定的時節弋獵)」改稱「皇帝節弋」
王譴曰制譴
「王譴(王譴責)」改稱「制譴」
以王令曰以皇帝詔
使「王令(王的命令)」改稱「皇帝詔(皇帝詔命)」
承命曰承制
「承命(受命)」改稱「承制」
王室曰縣官
「王室(朝廷)」改稱「縣官」
公室曰縣官
「公室(朝廷)」改稱「縣官」
內侯為輪(倫)侯
「內侯(爵位名,關內侯,與列侯相類而無封邑)」改為「輪(倫)侯」
徹侯為列侯
「徹侯(最高級的軍功爵位名)」改為「列侯」
以命為皇帝【制】
使「命」改為「皇帝制(皇帝命令)」
受(授)命曰制
「授命」改稱「制」
出命曰制
「出命」改稱「制」
易謂□詔
「易」改稱「□詔」
莊王為泰上皇
「莊王」改為「泰上皇」
邊塞曰故塞
「邊塞(邊地要塞)」改稱「故塞(過去的要塞)」
毋塞者曰故徼
沒有要塞之處改稱「故徼(過去的疆界)」
〔王〕宮曰〔帝宮〕
「王宮」改稱「帝宮」
王游曰皇帝游
「王游(王巡遊)」改稱「皇帝游」
王獵曰皇帝獵
「王獵(王田獵)」改稱「皇帝獵」
王犬曰皇帝犬
「王犬」改稱「皇帝犬」
以大車為牛車
使「大車」改為「牛車」
騎邦尉為騎校尉
「騎邦尉(中央負責管理騎士的職官 )」改為「騎校尉」
郡邦尉為郡尉
「郡邦尉(郡内負責軍事事務的職官)」改為「郡尉」
【郡】邦司馬為郡司馬
「郡邦司馬(郡邦尉的屬官 )」改為「郡司馬 郡尉的屬官 )」
乘傳客為都吏
「乘傳客(乘坐傳車,掌督察的職官 )」改為「都吏」
大府為守□公人(?)
「大府」改為「守□公人(?)」
毋曰邦門曰都門
不稱「邦門(郡縣等治所城門)」而稱為「都門」
毋曰公[土而](堧)曰宗[土而](堧)
不稱「公[土而](堧)(公廟)」而稱為「宗 [土而](堧)(宗廟)」
毋曰客舍曰賓飤(食)舍
不稱「客舍(旅客投宿之處)」而稱為「賓飤(食)舍(賓客食宿之處)」
編號 構字式
s024-027 五午,五𠂉十
s032-480 土而
《里耶秦簡》全文資料庫」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liye/list.asp
十多年前開始,為了練習寫秦漢簡,我會找很多典籍百句的例句來練習,例如《老子》、《莊子》、《易經》…等。這是《莊子》其中一句,今天再用鋼筆寫一次。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己巳夏至後一日 信良書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7303422694191802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山海經》的內容從來沒有讀過,無論是紙本或者網頁、電子書…。印象中只知道裡面有很多特殊造形的人獸、神怪…。好奇當中有多少神怪數量,近期想把索引整理起來,未來如果有空再查詢閱讀。以為不會花很多時間,處理之後才發現相當耗時。錯估形勢,以為幾天內就可以完成,結果用了超過二個禮拜的時間。
數位化的內容是「索引」9至76頁(實際頁碼是440至507),完成後依照排序再校正,當中錯誤需要修改的部份列在【修正備忘】。頁碼錯誤特別多,依照經驗判斷,可能還有很多錯誤沒有修正,如發現新的錯誤,勞煩告訴我們來修正。
以「條目」內容,加入「部件檢索」的功能,「右上角」有一個「部」圖示,點選後會跳頁至:「部件檢索-《山海經校注》專用版」,這功能對《山海經》完全不熟悉的人很有幫助(像筆者一樣)。以「單字」或「部件偏旁」來「亂槍打鳥」、「大海撈針」查詢內容。
例如,輸入「鳥」,下面就會列出《山海經》條目中有「鳥」的所有內容,在「複製模式」沒有勾選的情形下,點選文字就會讓畫面跳頁至資料庫中。(左上角有一個「▲」點選可以把鍵盤收起來)
除了以上的內容,筆者最有興趣的,其實是各種奇怪造形的神怪圖版。所以,同時也將書中的圖版整理起來,全部共有269種。資料庫中有神怪的條目(名稱)之外,又以凡例:「神」、「人」、「鳥」、「獸」、「蟲」、「魚」、「草」、「木」、「山」、「水」、「地域」、「國度」等十二種為基礎作為「標記」。這是筆者依照書中內容的描述逐一標注。例如359頁: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因此「九鳳」就標注為「神,人,鳥」,在此要特別、特別說明,查詢時必須要遵照「凡例」順序,如果用「人,神,鳥」是無法查到對應的內容的。
當然,這樣的標注也不一定正確,內容如果沒讀熟,可能會遺漏某些神怪的屬性,多一種「標注」項目來查詢,也是不錯的。因為神怪、動物的名子都很特別,實在不容易記得。
如果想知道當中有多少「神」和「人」的圖版,請先選單切換至「標注」,然後輸入「神,人」,查詢後列出45筆,當中會摻雜「神,人,鳥」與「神,人,獸」等其他標注內容。這時候再「手動」換頁,逐一審視剔除。
最後要說,「《山海經校注》條目索引」與「《山海經校注》圖庫」兩個資料庫在「條目」欄可以點選切換。
很高興,「中魚丸成」(終於完成)這個資料庫!
「酷音輸入法」,連打「中魚丸成」…幸好有重讀校稿的習慣。
順手寫一個印稿記錄一下!
※索引頁頁碼+416就等於實際頁碼,例如:索引頁的第九頁等於實際的四二五頁(9+416=425)
《山海經校注》條目索引
字列 4418
缺字 0
總字列 4418
《山海經校注》圖版
字列 269
缺字 0
總字列 269
原本 修改後
虚 虛
黄 黃
户 戶
胜 勝
𦯄 茆
[山𢻺] 峳
録 錄
孼 孽
枏 柟
索引頁頁碼 原始 修改
12 女媧之腸 16/326 16/328
13 犬戍(人) 17/495 12/273
14 毛民 17/484 17/358
18 四鳥 14/312 15/312
20 老童 16/233 16/333
21 共工 18/327 16/327
22 夸父 3/94 4/94
23 羽郊 18/359 18/395
24 赤水 15/331 16/331
31 昆吾 16/320 15/320
31 昆侖之丘 16/466 16/344
32 金 1/22 2/22
34 河 5/17 5/137
35 南海 10/287 13/287
37 柳 5/187 6/188
37 禺槀之山 1/22 2/22
39 洛(上洛) 13/385 13/288
39 洛 15/121 5/121
40 宣余之水 5/193 5/148
41 神(人面獸身載絡) 4/122 5/122
41 桂林八樹 10/258 10/238
45 涇水 8/286 13/286
46 琅玕 16/355 17/355
46 蚩尤 14/360 17/360
47 𦱌草 5/179 6/179
51 𡹤狗 18/520 15/326
53 䟣踢 15/209 15/309
54 稌 5/186 6/186
55 敦與之山 8/85 3/85
64 蝡蛇 18/508 10/248
69 𩣡馬 8/73 3/73
70 𪊨 35/217 8/217
74 鐵 6/135 5/135
暫時以網址進入使用,未來會加入「引得市」選單中
「《山海經校注》條目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shanhaijing_xiaozhu/list.asp
「《山海經校注》圖版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shanhaijing_xiaozhutu/list.asp
起 迄
山海經第一 1 18
山海經第二 19 59
山海經第三 60 91
山海經第四 92 107
山海經第五 108 170
山海經第六 171 190
山海經第七 191 207
山海經第八 208 223
山海經第九 224 236
山海經第十 237 250
山海經第十一 251 265
山海經第十二 266 281
山海經第十三 282 288
山海經第十四 289 308
山海經第十五 309 326
山海經第十六 327 352
山海經第十七 353 370
山海經第十八 371 397
一、本索引收錄袁珂先生校注的《山海經》中所有的神、人、鳥、獸、蟲、魚、草、木、山、水、地域、國度等的名稱。
二、凡同物異名或同物簡稱,例如:“燭龍”又名“燭陰”、“帝舜”簡稱“舜”等,本索引均分別列為條目,不作歸併。
三、凡同名異物,顯然可辨者,則分別列目,並於條目下酌加簡注。
例如“蠻蠻”,見於《西次三經》者為鳥,見於《西次四經》者為獸,因分別列目,而於目下註明“烏”“獸”,以示區別。
四、本索引條目按各條首字筆畫排列,筆畫多少按新字形計算(參見《辭源》修訂本第四冊後附《新舊字形對照表》筆畫相同者,按起筆筆形一、丨、丿、丶、乛順序排列。若首字相同,則依第二字定其次序,其餘類推。條目之後依次列出該目所在《山海經》的卷數和本書頁碼,斜線前為卷數,後為頁數,例如:
大人之國 14/393
17/481
即“大人之國”分別見於第14卷393頁和第17卷481頁
※有誤,正確應該是:
大人之國 14/292
17/355
《山海經》包括《山經》五卷、《海經》十三卷,共十八卷,是研究我國上古社會的重要文獻,其中保存的有關我國上古時代民族、宗教、神話、歷史、地理、醫藥、生物、礦產等諸多方面的豐富資料,歷來為國內外學者所重視並取資。但由於《山海經》記載雜亂疏略,加以流傳日久,訛脫嚴重,因此要對它所記載的內容加以全面清理,實非易事。
袁珂先生的《山海經校注》正是系統研究《山海經》的重要注疏。其中,《海經新釋》作於一九六三年,而《山經柬釋》則於一九七八年匆忙增補,內容相對簡略,與《海經新釋》相比分量畸輕畸重,殊不相稱。因此,在該書出版十年之後,袁珂先生乃重採舊注,間附新意,加以增補,將全書校訂,是為《山海經校注》增補修訂之本。今本更依據袁珂先生生前對增補修訂本之再修訂而成。
古本《山海經》有圖,但今已不存,我們現在看到的圖,都是後人所補畫。這些圖構想奇譎,生動活潑,頗富情趣,我們特選取了二百六十九幅插在本書文字之間,以供讀者欣賞。
《山海經校注》自出版以來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先後有日本和法國等國著名學者引用此書多處,國內研究《楚辭》與神話的著名學者蕭兵先生在其著作《楚辭與神話》《楚辭新探》等著作中也屢次引用該書。三十餘年來,其對研究《山海經》及古代中國社會文化的學術貢獻日久彌新,有鑑於此,我們隆重推介重版這一經典著作。
二〇一四年一月
《山海經校注》於一九八〇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迄今已逾十年,而其草創,則已將近三十年了◦出版以後,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舉其要者,約有以下數端。一、一九八一年三月,日本東京慶應義塾大學伊藤清司教授率領研究生來成都訪問,我和他們在錦江賓館晤見,研究生們人手一册新從上海購到的《山海經校注》,請我題詞留念,教授说這是他指定他們必讀的研究中國神話的參考書。二、一九八四年四月,法國雷米•馬蒂厄博士寄贈給我一部煌煌兩巨册的他的大著《山海經譯注》,內容豐博詳贍,諸家倶有徵引,尋檢書後索引,知博士採用拙著《校注》處,亦有六十餘處之多。三、同年九月,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科學研究成果首届評獎,本書榮獲一等獎。四、臺灣和大陸,本是同氣相連,雖因政治關係暫處睽隔,臺灣文化界對大陸文化却是十分重視,拙著各書在臺灣多有翻印,特别是《校注》,據一九九一年十月臺灣《國文天地》雜誌報導:「臺北在七十年(一九八一年)下半年,即有兩家出版社相繼翻印。」五、「五四」以來(特别是建國以後),古籍整理,蔚然成風,多數經典著作,其校注與翻譯,俱不乏重複之本,而惟《山海經》的譯注,尚付闕如。本書從神話角度對《山海經》作了初步重新整理,輕裝一册,便利學者,故書出以來,頗爲史學及神話界學人樂於研究引用◦例如以研究《楚辭》與神話名家的蕭兵先生,即在他的大著《楚辭與神話》、《楚辭新探》、《中國文化的精英》、《楚辭的文化破譯》諸書中,累次引用本書經文及舊注(間亦採納拙說),但標頁碼,初注以後不再重注。
由於受到文化學術界的重視,我對於這部草創的謭陋之作,也常揣揣不安,深恐疏漏與失誤之處過多,貽誤後學◦但這種情况總是難於避免的,仔細檢點起來,約有二端。一是經文本身,由於校對及工作未精,還偶有脫文、誤字和標點失當之處。如原書一四三頁,「苦山……其上有木焉,名曰黃棘,黃華而員葉,服之不字」,「員葉」下脫「其實如蘭」四字。這是脫文。又如一〇三頁,「犲山……其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毛」,「其獸」當爲「有獸」;二二七頁,「廆山……其陰有谷焉,名曰雚谷」,「其陰」當作「其西」。這是誤字。又如一七四頁,「毛用一雄雞祈,瘗用一珪」,當作「毛用一雄雞祈瘗,用一珪」。這是標點失當之處。凡此之比,尚能舉出若干。二是注文,亦或時有疏誤。最大的使我感到難安者,是本書「柬釋」部分,乃後來增出,過於簡略,與「新釋」分量,畸輕畸重懸殊,極不相稱。爲彌補這一部分的疏漏,尚須增加一些注釋。因又酌採舊注,間附新意,作了適當的補充。再有整個注文,亦或偶有失妥或當充實之處,亦須加以修訂。如二五二頁「大人國在其北,爲人大,坐而削船」,初用郝懿行說:「削讀若稍,削船謂操舟也。」後採青年學者曹必文說,以「削船」爲「削治其船」,義乃較勝。又如二六三頁,「雨師妾在其北」,引郝疏云:「雨師妾蓋亦國名,即如《王會篇》有姑妹國矣。」我在按語中除贊同其說外,又加訂正語云:「至郝所謂《王會篇》有姑妹國,則當係姑蔑國之譌。」凡此瑣屑,亦有多處訂補。
諸所發現疏誤之處,恒隨時以紅圓珠筆記在初版《校注》頁端或近旁,積久漸多。出版十年期滿,收回版權,想出一個增補修訂的新的本子,以救此書的闕失。經過我和幾家出版社磋商,書稿終於給了就近的巴蜀書社,總算了却近二三年來的一樁心願。以巴蜀書社的出版條件和一向嚴謹的工作作風,我相信新出版的此書,在紙張、印刷、校對質量各方面,是會大致不負所望的。本書過去曾經三次印刷,現在第四次又將以新的面貌和讀者見面了,希望能取得成功。
袁珂
一九九一年十月於成都
吾國古籍,瓌偉瑰奇之最者,莫《山海經》若。《山海經》匪特史地之權輿,乃亦神話之淵府。以歷時久遠,編簡失次,字譌句挩,向稱難讀。其中《海經》部分,保存神話之資料最夥,除《楚辭.天問》,他書均莫與京,爲研究神話之入門,而錯簡譌文亦倍於前,難讀尤甚。舊來注此書者,有晉郭璞,明王崇慶,清吳任臣、汪紱、畢沅、郝懿行諸家。然郭尚虚玄,王病迂膚,吳閎博而曼衍,汪小成而疏略,畢目光所矚,耑在山川古今異同。
惟郝通才卓識,多所發明,後來居上,冠於諸家。然猶不免以人事現象釋神話,混神話於歷史,鑿枘難通,心悲之自都而下逸今百六十年、雖有如魯迅、聞一多、沈雁冰諸前輩力開神話研究之蹊、於豐草長林之途,斬除荆榛,貢其碩果,然耑以神話觀點釋兹經以通其本恉、粲其光華者,乃仍繼響無聞。余也不敏,生當盛世,比年究心神話,鑽研兹經,亦輒有所獲。乃取此經之《海經》部分,於舊注基礎上,略加詮解,謂之「新釋」。引類排比,創通其義者凡百餘事;棄其糟粕,取其菁華,亦「溫故而知新」之意云耳,非敢以「新」榜也。至於文字校勘,亦稍稍及之,仍採舊說,并參己見。所用底本,則以通行之儀徵阮氏瑯環仙館刻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爲之,重郝疏故也。於舊注則郭氏全錄,以其古而無多;郝疏則存其強半,以其近而精當。其餘諸家,間亦刺取一二,庶期母流宂濫。又諸家引書、毎有舉書名遺篇目或學篇目略書名者、亦均査明注入。力偶不逮仍付闕如。陶潛《讀山海經》詩云「精衛銜微木、將以境滄海。」又云「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兹經之汪洋宏肆、有如海日余之爲是書也、亦填海逐日之倫乎?雖然、余之不逮於精衛與夸父者又且遠矣。
幸邦人君子,發其愚蒙,明以教之!是爲序。公元一九六三年二月袁珂於成都。
四害既除,新猷是始,舉國欣欣,方將遠翔。余亦董理舊業,以應時需。是書既蒙接受,將付鉛鐫矣,主事者又以《山經》之釋囑命於余。以爲兹經瓌偉,將合《山》、《海》,始成全璧。而余於地理動植之學,素少究心,謝不敏者,亦已再矣。终囑將《山經》校點,合刊以行。余思《山經》譌挩,不下《海經》,既作校點,終當有言,盍如并文字而柬釋之,使讀者能略窺其要。因勉爲其難,齧此肯繁,而有《山經柬釋》之作。亦惟擇取舊注,去其枝蔓,期以簡明;間附己見,亦偏於神話,使與《海經》之釋,互爲照應。諸篇所載祀神典禮及祭物,舊注無釋或注釋含混者,亦略加疏理,稍爲發明。而於山川考證,則除有關神話者,均一概從略,非惟藏拙,亦庶符作書之本旨也。自夏徂秋,揮汗命筆,敢云逸豫,居然成書。自惟譾陋,聊備参考大雅之作、誠望來哲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七日珂又記。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4414476750464692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第二章」,對「筆畫」有詳細的分類與分析,目錄詳細整理,想特別查詢或仔細閱讀都很方便。輸入「t」查詢會列出17種分類(圖形字)。
字列 288
缺字 2
總字列 290
圖形字代號:t054
【修正備忘】
133頁,原「帶」上半,改「𠦜一」(缺字編號:s001-101)
暫時以網址進入使用,未來會加入「引得市」選單中
「《里耶秦簡文字研究》目錄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liyeqinjian_wenziyanjiu/list.asp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吳竹7號、8號適用補充管 101文具行會員價一包(5管)特價68元,平均一管13.6元 這種耗材拿來一直寫,價格上還可以接受 很多人(以前我也是)會把這種細尖筆拿來壓得很扁,用乾筆摩擦,又圖又畫…。筆這樣用,一下子就壞了,筆拿斜斜的時候,側邊的摩擦。經常這樣,筆就無法又尖又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