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20241222《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文字編》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41222《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文字編》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3997217060








【製作說明】

筆者以論文「筆畫檢字表(314-321)」為基礎,經逐頁對照增補(含合文、重文),調整排序。


字列 850

缺字 9

總字列 859


【附錄一 篇名簡稱對照表】

篇名 簡稱

《禽龐涓》

《見威王》

《陳忌問壘》

《纂卒》

《月戰》

《八陳》

《地葆》

《埶備》

《兵情》

《行纂》

《殺士》

《延氣》

《官一》

《五教法》

《強兵》






【使用說明】

進入引得市,上方選單「工具書▼」→「語文辭典」

網址:http://www.mebag.com/index/List.asp


【《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文字編》摘要】

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山東博物館共同編成的《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於2021年12月出版發行。該書是當前研究《孫臏兵法》的重要文字資料,極大地豐富了西漢早期文字形體,具有重要的古文字研究價值。


本論文包括引言、文字編、附錄三個部分。引言部分從出土整理、文字考釋、編聯綴合等方面介紹《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的基本情況,并簡要分析書中簡文字形特點,最後説明本篇論文的研究意義,研究材料與方法。文字編部分全面收集整理《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一書中的字形,包含凡例、正編、合文、重文、未釋字、筆畫檢字表,按照大徐本《説文解字》順序編訂,共十四卷。附錄部分爲篇名簡稱對照表、釋文和校讀札記。


本論文利用Photoshop軟件對《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簡文字形進行處理,并對該書簡文字形進行全面性地收集、整理,編成文字編,以期能夠爲後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孫臏兵法》;文字編;



【《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文字編》凡例】

1.本字編對《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一書字形進行全面整理,以竹簡可見字形爲主,釋文有而竹簡圖版未見者,則不予收錄。所提取的字形圖片均來自放大彩色圖版和紅外綫圖版,字迹不清晰、提取效果不佳時,則用圖版代替,原簡文圖片經掃描後,用Photoshop軟件直接進行裁剪、提取,除調整大小比例及進行灰度處理外,不做其他處理。


2.字頭編排以大徐本《説文解字》爲序,共十四卷。首出楷書隸定字形,次出小篆,後列竹簡字形,每一字形後附字形辭例。不見於《説文解字》者,按部首附於各部之後。所收字形相同者按照其在書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同一字頭下依據簡文辭例可辨識殘字者另起一列,凡形體不同者亦另起一列。


3.字形圖片下所列編號及辭例均基於《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所引辭例篇名簡稱見附錄一《篇名簡稱對照表》。計字時合文、重文視爲一字,所補缺文不計入字數。以“見1·2”爲例,即《見威王》下第一支簡的第二個字。辭例中被釋簡字以“~”代替,通假字、異體字以“()”標示,訛字以“〈〉”標示,殘缺不能辨識字以“□”標示,竹簡斷處以“”標示,根據上下文或傳世本所補缺文以“[]”標示。


4.本字編中釋文意見出自1985年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中稱“舊版釋文”。出自2021年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文中稱“新版釋文”。


5.本字編附《筆畫檢字表》。《筆畫檢字表》按筆畫多少順序排列,筆畫相同者,以其在字編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爲序。


【延伸閱讀】

20241210《銀雀山漢簡筆形書寫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2/20241210.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1894180111



20241222《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字編字頭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41222《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字編字頭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3996059587








【製作說明】

筆者以論文「附錄一 筆畫檢字表(597-608)」為基礎,經逐頁對照增補,調整排序,增加了將近百條字頭,可見原始「筆畫檢字表」的製作並不精確。另外也製作14個新缺字。



字列 1336

缺字 23

總字列 1359





【使用說明】

進入引得市,上方選單「工具書▼」→「語文辭典」

網址:http://www.mebag.com/index/List.asp


【《《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字編》中文摘要】

1985年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M336具有重要的古文字研究價值,因其編成後深埋墓葬,未經後世傳抄改動,其中保留了西漢早期最爲真實的字形和大量特殊用字,有些是不見於傳世文獻的,與其他傳世文獻相比,具有更高的文獻真實性,更能真實地反映出西漢早期的漢字書寫情況。文物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對該書文字進行整理研究是頗有價值的。


論文包括引言、文字編兩個部分。引言爲《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概述與相關研究,从研究綜述、研究内容與重難點和相關研究等方面介紹《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的基本情況,並簡要分析書中簡文字形特點。文字編爲《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字編,對《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字形進行窮盡式收集整理,按照大徐本《說文解字》順序編訂,依次爲凡例、正編十四卷、合文、未釋字。后附筆畫檢字表、釋文和校讀札記。論文利用Photoshop軟件對《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簡文字形進行色彩處理,提取字形,編成文字編,文字編對西漢時期字形研究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字編;漢簡


【《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字編》凡例】

1.本字編對《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所收字進行窮盡性整理,爲保證文字真實性和排版美觀,將原簡放大版字形圖片進行計算機掃描,使用Photoshop軟件直接裁剪,並按圖片比例進行縮放。除了對圖片進行黑白處理和背景做適當的擦除外,不對文字圖片做任何處理,保留字形原貌。


2.正編字頭順序參照大徐本《說文解字》。每字字頭首列隸定楷書,次列小篆,《說文解字》未收者,只列隸定形體,按照結構分列相應部首,依照簡文順序,依次入編。未收字根據其部首放在相應部的最後,在右上角用“*”號標識。異體字、通假字、訛字在字后加注説明。正文十四卷后附合文表、未釋字表。


3.字形圖片下所列編號及辭例均源於《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同一字下的同一字形按照其在書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放置提取字形圖片,按照形體特徵分列。以《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一書中《功令》中第四支簡的第一個字“式”爲例,其字形圖片下的編號及辭例如下:“功4.1”。


5.字編附《筆畫檢字表》《釋文》。《筆畫檢字表》按筆畫多少順序排列,筆畫相同者,以其在字編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爲序。


6.篇名簡稱對照:《功令》——功;《徹穀食氣》——徹;《盜豸足(跖)》——盜;《祠馬禖》——祠;《漢律十六章》——漢;《七年質日》——七;《遣冊》——遣。



以下內容為原始筆畫檢字表遺漏的部份

【校正】字頭/頁碼

31

36

40

45

𦾑 46

54

55

55

58

59

59

63

66

73

78

s060-023(微) 82

91

跪(𧻜) 92

100

s149-232(試) 112

s037-141(奉) 119

121

122

𩱧(羹) 126

159

160

s109-173 166

𤻉(雁) 188

190

於(烏) 190

于(烏) 191

𠭖(敢) 194

𠛰(別) 196

髀(䏢) 197

膚(臚) 198

肤(臚) 198

198

201

201

206

笑(𦬫) 209

箕(其) 209

218

231

䠶(射) 241

244

245

桮(杯) 254

椎(榫) 255

貳(㒃) 274

𨞠(巷) 284

𦩻(朝) 291

曐(星) 292

曑(參) 292

朙(明)(眀) 297

𥻆(栗)(粟) 299

宐(宜) 316

321

癘(㾐) 321

331

340

345

僥(儌) 347

艮(𥃩) 348

并(竝) 349

㐺(衆)(眾) 351

臥(卧) 352

雜(襍) 354

裘(求) 359

兂(簪) 365

皃(貌) 365

顔(s181-037) 375

𩭾(髳) 380

㡿(斥) 391

厥(s053-017) 391

厭(𭼩) 391

麤(塵) 410

𤈫(尉) 416

熒(螢) 421

戇(贛) 432

𣵽(沃) 440

涿(𣵠) 440

靁(雷) 443

閒(間) 456

𢱭(拜) 459

461

脊(𦟜) 464

無(无) 484

繫(𣪠) 493

蝱(䖟) 497

𣉩(𣇩) 546

孼(孽) 565



【延伸閱讀】

20211110《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字形表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11/20211110.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31608415



---

陳懇:《《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文字編》,煙台:煙台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4年6月。

19941224聖誕趴全記錄(1-5集)

 19941224聖誕趴全記錄(1-5集)


19941224聖誕趴全記錄(1)

https://youtu.be/0PBavJ7Gc6I?si=idvBIeK_WSi3Ulq


30年前,我們在小馬家聚餐,每個人交300元新台幣,參與的人有美五甲和美五乙的同學。那時候沒有手機,就是聊天和吃東西。後面還有四集,敬請期待。




19941224聖誕趴全記錄(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xZFE9vtjY


30年前,我們在小馬家聚餐,每個人交300元新台幣,參與的人有美五甲和美五乙的同學。那時候沒有手機,就是聊天和吃東西。後半段開始有每個人發表「新年新希望」,後面還有三集(120分)敬請期待。




19941224聖誕趴全記錄(3)

https://youtu.be/rHnnGXaQTsc?si=SxcwEZwdtKl9L5TQ


30年前,我們在小馬家聚餐,每個人交300元新台幣,參與的人有美五甲和美五乙的同學。那時候沒有手機,就是聊天和吃東西。每個人發表「新年新希望」,後面還有二集敬請期待。




19941224聖誕趴全記錄(4)

https://youtu.be/QmSpkQ8Tzrs?si=3YKvltK4mwi9V3nB


30年前,我們在小馬家聚餐,每個人交300元新台幣,參與的人有美五甲和美五乙的同學。那時候沒有手機,就是聊天和吃東西。每個人發表「新年新希望」,還有最一集大家彈吉他唱歌,敬請期待。




19941224聖誕趴全記錄(5)

https://youtu.be/HAzAaMQGoJ4?si=2kfMUJYghE3rkn_h


30年前,我們在小馬家聚餐,每個人交300元新台幣,參與的人有美五甲和美五乙的同學。那時候沒有手機,就是聊天和吃東西。每個人發表「新年新希望」,,一共幾個小時,這是最一集,大家彈吉他唱歌,


幾天剪接完了這五支影片,回味30年前的歡樂時光,一共有五集你都看完了嗎?





#五專

#美術工藝科

#東方工專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19941223同學上課不上課抐豬屎(上下集)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20241216《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字頭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41216《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字頭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2987396878






【製作說明】

12月初,首先發布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目錄索引,今天發布字頭索引,即是書中941至958頁「索引」的部份,內容有近四百列缺字,「原形字」也能完整的呈現(輸入「t」檢索)。


如果要查目錄,請至:上方選單「工具書▼」→「論文著作►」→「章句目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


查字頭索引則是:上方選單「工具書▼」→「論文著作►」→「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


雖然有二處資料庫,rmp檔是一樣的,可以共用。藉此也打一下廣告,2012年本人創立的「引得市」,12年後已經成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227頁中有詳細的介紹:


9. 引得市

https://www.mebag.com/index

    引得市網站由臺灣造形藝術與資訊處理技術研究中心陳信良建設,包含工具書、出土文獻和論文著作三部分內容。工具書部分可檢索三百多種古文字工具書、語詞工具書的詞條和對應頁碼。出土文獻部分包含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璽印封泥、磚瓦陶文、碑碣石刻等類的若干種著錄書的索引。論文著作部分包含《裘錫圭學術文集》《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古文字構形學(修訂本)》《文字學術語規範硏究》等幾十種重要論著的條目或章句目錄的索引。

    資料庫提供文字、頁碼、檢字表頁碼、字號、備注等檢索方式,可對檢索結果進行篩選和排序。

    引得市收錄從衆多文字類工具書中提取的字頭(包含異體),目前已超過15 萬個,可通過部件進行檢索。

    缺字檢索兩種方式對該站的自造字進行檢索,檢索結果已鏈接到字頭索引資料庫上。該資料庫可看作古文字工具書開放型資料庫建設的一個樣板。 



字列 1926

缺字 399

總字列 2325


圖形字代號 :t048






【使用說明】

進入引得市,上方選單「工具書▼」→「論文著作►」→「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chutuwenxian_yu_guwenzi_jiaocheng_suoyin/list.asp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凡例】

一、本教程除“導言”外,分上下兩編:上編爲通論之部,凡五章,涉及古文字考釋、古文字與上古音、古文字與古漢語詞彙、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書與數字化資源等,是學習、研究出土文獻與古文字者所需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方法;下編爲文選之部,凡七章,包括商周甲骨文、商至春秋金文、戰國簡帛、秦漢簡帛、戰國秦漢金文、璽印封泥陶文、貨幣漆器玉石等各門類出土文字資料的選讀。下編既是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對象的概覽,也可視爲對上編所説知識和方法的運用。


二、下編各章皆由“概論”“選讀”兩部分組成。“選讀”部分在每篇或每類材料下,計有“圖版”“説明”“著錄”“釋文”“注釋”“延伸閲讀”等項内容(有時爲了行文的方便,亦有“説明'冽於“圖版”之前的情况,如下編第三章《戰國簡帛選讀》),其中“説明”“延伸閲讀”項不一定每篇或每類材料都有。上編有些章後也附有“延伸閲讀”。


三、下編“選讀”中的注釋,有些爲詳注,有些爲簡注,有些只有釋文而未加注釋(即所謂“白文”),約各佔三分之一。短篇材料如璽印、封泥、陶文和貨幣、漆器等,則不分詳注、簡注,亦無白文。注釋中引用一家之説,儘可能隨文注明出處;但爲節省篇幅,單篇論文一般不舉頁碼。所引網絡文章、論壇發言等,亦不列詳細網址。


四、下編“選讀”中的釋文,隸定、釋寫一般從嚴,但某些雖可釋卻難以準確隸定之字,逕以通用字形釋出,並於注中説明。如甲骨文“虹”、用爲“翌”的“翼”,乃“虹”“翼”的象形字,無法隸定,只能用後起的形聲結構的“虹”“翼”釋寫。如古文字的隸定形與見於字書的楷書字形音義有别,彼此只是偶然同形,有關情况於注中説明,釋文不另加標記。


五、下編所選各門類出土文獻的釋文中,用“()”注出異體字或通假字,如所釋之字既與今之通行字存在異體關係,又存在通假情况,則在“()”中先注出異體(通行)字,再注出通假字,彼此之間用“—”連接;用“〈〉”注出與誤字相對應的正字,如正字還存在通假情况,再加“—”注出通假字;用“*”標示姑且隸定的字形;用“{}”標示明確的衍文;用“〖〗”標示可以確定的脱文;用“[]”標示根據文例或其他材料補出的缺文。可以確定字數的殘缺或模糊不清之處,釋文用相應個數的“□”表示;無法確定字數的模糊不清之處或模糊不清的字數過多者,用“……”表示;殘斷缺損之處,用“⧄”表示。爲便讀者,“商周甲骨文選讀”部分的釋文爲人名、地名等專名加了專名號(下加劃綫),合文前後加了“⌎⌏”;干支後標注了位序(干支表除外),如“癸酉10”。表示單個殘字的,“▨”表示不能辨出的殘字,有殘畫,“□”表示看不到且不能擬補的單字。上編亦酌情使用上述符號,並同時用“{}”標示詞,用“*”標示擬音。


六、簡帛等成篇材料上原有的符號,如重文號、合文號、句讀號、分篇章號以及其他用途的符號,釋文一概予以保留。重文、合文號後括注其讀法;如有必要,有些符號的作用加注説明。


七、本教程所用各書的簡稱,見書後《引書簡稱表》。



【延伸閱讀】

「引得市」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1/blog-post.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7825368797


20241205《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2/11941-958-rmp201212227-9.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1003352905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關於秦篆、秦隸的問題

 關於秦篆、秦隸的問題,恩師林晴嵐先生早在30多年前在諸多文章中早已論述倡議。時間過了那麼久,學界普遍還在名稱上糾結,弄不清楚。希望透過更多學者的文章,把文字演變的許多正確觀念傳布開來。




陳松長:〈《蒼頡篇》與「書同文」再議〉,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廿二期,頁1-8,彰化師範大學,2020年10月。

#秦篆
#秦隸
#小篆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20241210《銀雀山漢簡筆形書寫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41210《銀雀山漢簡筆形書寫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1894180111



【製作說明】

筆者12月7日(六)在成功大學參加「第三屆南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會議中有些題目引發研究興趣。近日從網路資料庫下載了相關文獻,《銀雀山漢簡筆形書寫研究》是其中之一。


作者以「筆形」一詞作為研究討論的重心。《漢語大詞典》第八卷1161頁:

【筆形】①筆畫的形狀。如:“了”字的起筆筆形是橫折。②四角號碼等檢字法,為便于歸類編碼而從漢字中劃出若干形體相同或相似的結構部分,稱為筆形。如:“言”“主”“廣”等字有共同的筆形“亠”;“國”“目”“四”等字有共同的筆形“囗”。


詳細的目錄處理完成,方便日後隨時查閱。十二年前左右,〈銀雀山漢簡〉是筆者在臺北科技大學授課時用來教授簡牘書法的教材之一,一直沒有很好的圖版素材可以處理「數位摹本」,很多材料都想再深入的研究,期待有緣可以製作看看。



字列 189

缺字 0

總字列 189





【使用說明】

「《銀雀山漢簡筆形書寫研究》目錄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yinqueshan_hanjian_bixingshuxie_yanjiu/List.asp


※搜尋匡中輸入「表」,可列出論文中所有的表格。

未來會將此資料庫加入「引得市」選單中,目前暫時以網址進入使用



【《銀雀山漢簡筆形書寫研究》摘要】

字體是處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任何字體的形成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筆形作為書寫的最小單位,是構成字體結構的物質基礎,筆形與結構之間的聯繫十分密切,很大程度上字形結構的變化是隨著筆形變化逐步量變積累而成的質變。本文以銀雀山漢簡為研究對象,將研究著眼於銀雀山漢簡的筆形。分析筆形書寫的變化,在細處為字體的演變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本文以筆形書寫研究為核心,結合銀雀山漢簡前後時期的書寫材料,對銀雀山漢簡進行了兩個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對銀雀山漢簡進行宏觀考察,包括對銀雀山漢簡的出土情況,書寫形制和書寫內容,出土環境和文化環境,以及書寫年限和書寫者等方面進行研究,然後結合現有的研究資料和高清圖版,對銀雀山漢簡的書寫狀況做出判斷,進而對銀雀山漢簡中的兩大類書寫風格進行梳理和分析,為微觀研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是對銀雀山漢簡進行微觀研究,以銀雀山漢簡中的兩大類書寫風格:規整類和草率類為主要內容,設置書寫參數和擇取參照樣本。書寫參數包括筆形數量,起筆、行筆和收筆特徵,筆形置向等相關參數進行分析,描寫銀雀山漢簡本身的書寫特徵。另外,選取睡虎地秦簡、裡耶秦簡、馬王堆帛書、走馬樓西漢簡和居延漢簡這5組參照樣本,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考察銀雀山漢簡在隸變過程中的特徵以及揭露蘊藏在其中的字體演變規律。







【《銀雀山漢簡筆形書寫研究》結語】

本文以銀雀山漢簡為研究對象,以筆形書寫研究為核心,結合銀雀山漢簡前後時期的書寫材料,對銀雀山漢簡進行了兩個方面的研究。一是對銀雀山漢簡的出土情況、出土位置及文化環境、簡牘形制與書寫內容、書寫者進行的綜合性的宏觀考察,然後結合已有的研究和出版的高清圖版,對銀雀山漢簡進行書寫風格特徵的分析,為微觀研究奠定基礎。二是以銀雀山漢簡為例,設置相關筆形參數,一方面對字樣本身進行定量分析與描述,確定銀雀山漢簡的書寫特徵;另一方面與漢代前後時期的書寫樣本進行對比,由此明晰銀雀山漢簡在隸變中更準確的定位,進而探討書寫與字體演變的內在規律。


根據目前的發現和出版材料,齊魯大地出土的簡牘以銀雀山漢簡為大宗,簡牘不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屬上乘。銀雀山漢簡的書寫年代在漢文帝、景帝到武帝初期這段時間內,反映的是西漢早期的字體特徵.從目前出土的銀雀山漢簡來看,早期隸書占據了日常書寫的主流,其中大致包括了兩類書寫風格,一類較為規整,以《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為代表,另一類較為草率,以《六韜》和《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為代表。銀雀山漢簡的兩類不同書寫風格正好反映了日常書寫實踐背後蘊藏的字體演變規律。


本文以銀雀山漢簡中的兩大類書寫風格:規整類簡和草率類簡為主要內容,設置書寫參數和擇取參照樣本。對本文所涉及的書寫材料的各筆形書寫參數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出銀雀山漢簡的具體書寫特徵。從銀雀山漢簡兩類簡和五組參照樣本的參數統計數據來看:相較秦簡,銀雀山漢簡的筆形數量有所減少,字形簡化的程度較高,與漢簡相比,一些字形已經屬於規範的隸書。在所有筆形中,橫向筆形占據主要優勢,字體的橫向取勢明顯,字形逐漸走向穩定。在筆形的書寫過程中,起筆的主要方式為逆鋒,收筆的主要方式為出鋒,伴隨著書寫的應用性增強,逆鋒起筆的方式不斷被省簡,直入起筆和斜切起筆的使用頻率逐漸增加。同時,大眾在書寫實踐中有意識地追求藝術趣味,波磔應運而生,很快受到認可並廣泛應用,成為隸書的標誌性符號。因銀雀山漢簡去古未遠,在書寫中還未能完全擺脫篆書的痕跡,在書寫中圓轉的使用多於硬折,且部分筆形的書寫仍延續了篆書的書寫筆順。在銀雀山漢簡中除了可以考察到隸變的規律,同樣在銀雀山漢簡中也蘊藏著草化的因素,在草率類簡的書寫中可以集中窺探到,一方面草化傾向在部分標誌性筆形的變化上顯露出來,與規整類簡相比,斜向筆形、縱向重筆筆形和圓轉筆形的使用進一步增多,同時連筆書寫作為草化的重要手段,在草率類簡的書寫中被多次應用。另一方面,筆形在數量上、在書寫上的不斷省簡,促進了字形結構的省簡,催化了草書的產生。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20241205《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1003352905



【製作說明】

筆者在11月中旬左右已完成目錄索引,今日才發布的原因是想把另一部份「索引(941-958)」也製作完成再發布。所以《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在「引得市」有兩種型態的呈現,一個是目錄索引(獨立網址資料庫),字頭索引(獨立網址資料庫)。

後者等主站選單處理好後,再另外開箱公開,目前暫時還不能檢索。雖然有二處資料庫,rmp檔是一樣的,可以共用。藉此也打一下廣告,2012年本人創立的「引得市」,12年後已經成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227頁中有詳細的介紹:


9. 引得市

https://www.mebag.com/index

    引得市網站由臺灣造形藝術與資訊處理技術研究中心陳信良建設,包含工具書、出土文獻和論文著作三部分內容。工具書部分可檢索三百多種古文字工具書、語詞工具書的詞條和對應頁碼。出土文獻部分包含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璽印封泥、磚瓦陶文、碑碣石刻等類的若干種著錄書的索引。論文著作部分包含《裘錫圭學術文集》《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古文字構形學(修訂本)》《文字學術語規範硏究》等幾十種重要論著的條目或章句目錄的索引。

    資料庫提供文字、頁碼、檢字表頁碼、字號、備注等檢索方式,可對檢索結果進行篩選和排序。

    引得市收錄從衆多文字類工具書中提取的字頭(包含異體),目前已超過15 萬個,可通過部件進行檢索。

    缺字檢索兩種方式對該站的自造字進行檢索,檢索結果已鏈接到字頭索引資料庫上。該資料庫可看作古文字工具書開放型資料庫建設的一個樣板。 



字列 386

缺字 0

總字列 386





【使用說明】

進入引得市,上方選單「工具書▼」→「論文著作►」→「章句目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目錄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chutuwenxian_yu_guwenzi_jiaocheng/list.asp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凡例】

一、本教程除“導言”外,分上下兩編:上編爲通論之部,凡五章,涉及古文字考釋、古文字與上古音、古文字與古漢語詞彙、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書與數字化資源等,是學習、研究出土文獻與古文字者所需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方法;下編爲文選之部,凡七章,包括商周甲骨文、商至春秋金文、戰國簡帛、秦漢簡帛、戰國秦漢金文、璽印封泥陶文、貨幣漆器玉石等各門類出土文字資料的選讀。下編既是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對象的概覽,也可視爲對上編所説知識和方法的運用。


二、下編各章皆由“概論”“選讀”兩部分組成。“選讀”部分在每篇或每類材料下,計有“圖版”“説明”“著錄”“釋文”“注釋”“延伸閲讀”等項内容(有時爲了行文的方便,亦有“説明'冽於“圖版”之前的情况,如下編第三章《戰國簡帛選讀》),其中“説明”“延伸閲讀”項不一定每篇或每類材料都有。上編有些章後也附有“延伸閲讀”。


三、下編“選讀”中的注釋,有些爲詳注,有些爲簡注,有些只有釋文而未加注釋(即所謂“白文”),約各佔三分之一。短篇材料如璽印、封泥、陶文和貨幣、漆器等,則不分詳注、簡注,亦無白文。注釋中引用一家之説,儘可能隨文注明出處;但爲節省篇幅,單篇論文一般不舉頁碼。所引網絡文章、論壇發言等,亦不列詳細網址。


四、下編“選讀”中的釋文,隸定、釋寫一般從嚴,但某些雖可釋卻難以準確隸定之字,逕以通用字形釋出,並於注中説明。如甲骨文“虹”、用爲“翌”的“翼”,乃“虹”“翼”的象形字,無法隸定,只能用後起的形聲結構的“虹”“翼”釋寫。如古文字的隸定形與見於字書的楷書字形音義有别,彼此只是偶然同形,有關情况於注中説明,釋文不另加標記。


五、下編所選各門類出土文獻的釋文中,用“()”注出異體字或通假字,如所釋之字既與今之通行字存在異體關係,又存在通假情况,則在“()”中先注出異體(通行)字,再注出通假字,彼此之間用“—”連接;用“〈〉”注出與誤字相對應的正字,如正字還存在通假情况,再加“—”注出通假字;用“*”標示姑且隸定的字形;用“{}”標示明確的衍文;用“〖〗”標示可以確定的脱文;用“[]”標示根據文例或其他材料補出的缺文。可以確定字數的殘缺或模糊不清之處,釋文用相應個數的“□”表示;無法確定字數的模糊不清之處或模糊不清的字數過多者,用“……”表示;殘斷缺損之處,用“⧄”表示。爲便讀者,“商周甲骨文選讀”部分的釋文爲人名、地名等專名加了專名號(下加劃綫),合文前後加了“⌎⌏”;干支後標注了位序(干支表除外),如“癸酉10”。表示單個殘字的,“▨”表示不能辨出的殘字,有殘畫,“□”表示看不到且不能擬補的單字。上編亦酌情使用上述符號,並同時用“{}”標示詞,用“*”標示擬音。


六、簡帛等成篇材料上原有的符號,如重文號、合文號、句讀號、分篇章號以及其他用途的符號,釋文一概予以保留。重文、合文號後括注其讀法;如有必要,有些符號的作用加注説明。


七、本教程所用各書的簡稱,見書後《引書簡稱表》。








【延伸閱讀】

「引得市」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1/blog-post.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7825368797


20241216《出土文獻與古文字教程》字頭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2/2024121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2987396878


壓扁的一隻螞蟻(見證古文字的研究發展)

壓扁的一隻螞蟻(見證古文字的研究發展) 最近正在製作《古璽彙編》的資料庫,很期待早日完成。因為這個計畫是在2004年自己寫的一篇文章開始,至今已經20年了,同時又想起一件事... 2009年3月中旬,筆者向恩師晴嵐先生借出1981年版的《古璽彙編》掃描建檔,當中332頁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