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20240625《爾雅》索引三種數位化完成

 20240625《爾雅》索引三種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705435546


【製作說明】

這次發布《爾雅》相關索引有三種,分別是:《爾雅今注(增訂本)》與《爾雅新注》,以及碩士學位論文《《爾雅》漢魏佚注稽考》。由「於菟」整理製作,內容修正部份見後「校正備忘」。筆者新造二個缺字。


字列 1441

缺字 2

總字列 1443


【使用方式】

《爾雅》索引三種,網址:http://www.mebag.com/index/erya_suoyin/list.asp

※暫時先以網址進入,未來會加入「引得市」的選單中


重要★★★【RMP的設定】★★★重要 

要在這個資料庫正確的跳頁,必須設定好這三份文獻的RMP檔檔名。請分別命名為:

爾雅今注(增訂本).rmp
爾雅新注.rmp
《爾雅》漢魏佚注稽考.rmp


【校正備忘】

編號 整理備註

1.1 肇-肁,權輿-虇蕍

1.3 介-𡗦,純-𡗥,弈-奕,廢-㚕。箌,或作菿。席,或作蓆。

1.5 弔-𨑩,艐-屆,格-𢓜

1.7 貢-贛,錫-賜

1.8 綝-諃

1.1 妉-耽-湛

1.11 悦-悅-說

1.13 漠-謨,如-茹。肈,或作肇。

1.14 恒-恆

1.16 辠-罪

1.17 齯齒-兒齒

1.18 諶-訦,詢-恂

1.2 謔浪笑敖

1.21 粤-粵-越

1.22 粤-粵

1.23 郃-合,仇-逑

1.24 讐-讎

1.26 纂-纘

1.27 忥-塈,貉-貊,静-靜

1.28 蘦-零

1.29 訊,或作誶。

1.3 迥-泂-坰,逷-逖

1.31 毁-毀

1.34 寀,底本誤作宷。寀-采

1.38 果,或作惈。毅,或謂衍文。堪,或作勘。

1.41 蠠没-黽勉-密勿-懋慔,勗-勖

1.42 昏-昬。暋,或作敃。强,或作彊。

1.43 甫-父

1.46 晉-晋

1.48 亮-涼-諒

1.49 晧-皓

1.5 劼,或作硈。

1.52 暀暀-旺旺。褘,或作禕。

1.53 噰噰-雝雝-廱廱,勰-協

1.57 蒐-搜,鳩-勼。樓,或作摟。

1.6 阬阬,二字一為衍文。徵-懲

1.63 柬-揀

1.64 竦-竦,慴-懾

1.65 虺頽-虺隤,黃-黃,瘽-懃。疷,或作疧。逐-疛。

1.66 繇,或作搖。

1.67 敕,或作勑。

1.71 禄-祿

1.72 蒸,或作烝。

1.75 𩓣-䇓,竢-俟

1.76 烖-災

1.77 汽-汔

1.81 偽-僞

1.83 遻-遌

1.85 頫,或作覜。

1.86 訩,或謂衍文。

1.87 虚-虛,間-閒

1.95 静-靜

1.99 希-稀

1.101 㬥樂,或作𤒺爍。

1.104 榦,或作幹。

1.106 垂-陲

1.108 摇-搖

1.109 兹-茲

1.111 閑-嫻

1.114 陞-升

1.117 昏。底本作昬。

1.123 税-稅。税,或作脱。

1.124 𢠾-憩,㕟-喟

1.129 絶-絕

1.13 郡-窘,迺-廼

1.131 繇-猷

1.134 也,或谓衍文,艾、歴與下文合為一條。

1.137 艾-乂

1.14 汱,或作汏。

1.146 㗉-略-畧

1.148 拼,或作荓。

1.157 枿-蘖

1.163 即-卽。尼,或作昵。

1.165 暱-昵

1.166 《新注》:妥、安,坐也。

1.167 貉,或作絡。綰,《新注》作縮。

1.168 嗼,或作莫。

1.173 禄-祿,徂落-殂落

2.9 噰-雝

2.14 畣-答

2.21 諐-愆

2.31 撫,或作憮。

2.41 為-爲

2.67 禄-祿

2.102 强,或作彊。

2.106 𣯛-氂

2.117 舫,或作方。

2.145 凶-兇

2.148 顁-定

2.149 猷-猶

2.159 悦-悅

2.166 《新注》分為兩條。

2.184 隌-暗

2.185 䵑-䵒

2.203 慙-慚

2.214 屆-届

2.215 弇,或作奄。

2.218 訊-迅

2.219 鬩-䦧。恨,或作很。

2.232 竝-並,倂-併

2.233 既-旣

2.234 慒-悰

2.235 資-齎

2.237 遞-逓

2.238 矧-矤

2.239 廯-鮮

2.242 間-閒

2.244 扞-捍

2.245 䠊-剕。《新注》分為兩條。

2.248 煖-暖

2.249 塊-凷

2.252 啟-啓-跽

2.256 障-鄣

2.258 鬻-粥

2.26 翢-翿-纛

2.266 芾-沛

2.27 般-班

2.273 緍,底本作緡。

2.275 盝-漉

2.277 衮-袞

2.278 皇-葟

3.25 遲遲-遟遟

3.32 墫墫-蹲蹲

3.34 憍-驕

3.36 邈邈-藐藐

3.37 儚儚-𠐿𠐿,洄洄-佪佪

3.38 版版-板板

3.39 爞爞-蟲蟲

3.41 敖敖-謷謷

3.44 痯痯-管管,瘐瘐-愈愈

3.45 弈弈-奕奕

3.49 繹繹-驛驛

3.54 溞溞-叟叟-溲溲

3.55 烰烰-浮浮

3.58 鍠鍠-喤喤

3.63 藹藹-譪譪,噰噰-雝雝

3.64 愈遐急也,或謂當作遐愈急也。

3.65 宴宴-燕燕

3.66 悽悽-萋萋

3.67 鯈鯈-悠悠-攸攸

3.69 臯臯-皋皋

3.7 懽懽-灌灌,愮愮-搖搖

3.71 洩洩-泄泄

3.72 謞謞-熇熇

3.73 翕翕-潝潝

3.74 速速-蔌蔌

3.75 《新注》分為兩條。

3.76 甹夆-荓蜂,掣-𢊏

3.83 有,或謂衍文。

3.86 不,或謂衍文。

3.88 脩-修,僩-僴,烜-咺

3.89 既-旣,為-爲

3.92 為-爲

3.94 為-爲

3.95 為-爲,彦-彥

3.96 虚-虛,徐-邪

3.97 為-爲

3.101 襢-袒

3.107 擗-辟

3.11 殿屎-唸吚

3.112 侜張-譸張

4.5 原注:[男子]二字據唐石經補。

4.14 《新注》分為兩條。

5.1 宮-宮

5.3 奥-奧

5.4 𢨪-戺

5.6 鏝-槾,杇-釫

5.9 榤-桀

5.1 突-𣔻

5.11 棁-梲,閲-閱

5.14 薄-箔

5.16 閍-祊。閍謂之門,阮校:門謂之閍。

5.17 宮-宮,衖-巷

5.19 閎,或作閣。

5.21 宮-宮

5.22 猷-邎?

5.23 逵-馗

5.24 時-歭

5.25 隄-堤

5.26 厢-廂,陝-狹

6.3 鐯-櫡

6.4 槮-罧

6.6 救-糾

6.11 褘,底本作禕。

6.14 脱-脫

6.15 冰-凝

6.17 康-穅-糠

6.2 䰝-甑

6.22 縳,底本誤作縛。

6.24 旄-犛

6.27 鈑,或作版。

6.28 鵠-䶜-䚛

6.3 璆-球

6.34 絶-絕

6.37 珪-圭

6.39 葱-蔥

6.42 兹-茲

6.43 箷-椸

6.45 絶-絕

6.46 䤹-鎪

7.1 宮-宮

7.8 塤-壎

7.12 産-產

7.13 謡-謠,脩-修

8.7 己,底本作巳。

8.11 臯-皋,寎-窉

8.13 穨,或作頽。摇-搖,猋-飇

8.16 蜺-霓

8.18 霓,或謂衍文。

8.25 虚-虛

8.33 启,底本作啟。

8.36 嘗-甞。蒸,底本作烝。

8.37 沈,底本作沉。

8.39 既-旣

8.46 于,底本作於。

8.47 斾,或作斾。

9.3 雝州-雍州

9.4 荆州-荊州

9.5 楊州-揚州

9.6 兖州-兗州

9.12 楊陓-楊紆-陽紆-陽華

9.13 孟諸-孟潴

9.14 雲夢-雲瞢

9.15 吴-吳

9.17 昭余祁-昭餘祁

9.19 焦護-焦獲

9.2 鴈門-雁門

9.29 崐崘-昆侖,虚-虛

9.32 岳-嶽

9.35 蹷,或作蟨。

9.37 枳-枝

9.4 溼-濕

9.46 空桐-崆峒

10.1 鋭-銳,崐崘-昆侖

10.2 椉-乘

10.4 胡丘-壺丘

10.5 為之-謂之

10.6 還-環

10.18 畝,或作𠭇

10.24 隩,或作澳。

11.3 鋭-銳

11.16 宮-宮,别-別

11.21 豄-瀆,谿-溪

11.22 砠-岨

12.3 濫泉-檻泉

12.8 流,或謂衍文。

12.21 谿-溪

12.22 泝-遡

12.23 絶-絕

12.26 崐崘-昆侖,虚-虛。《新注》: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12.27 簡-𥳑

13.2 葱-蔥

13.3 䪥-薤

13.7 术-朮

13.23 虉-𧅖-鷊

13.37 蘆萉-蘆菔

13.43 莕-荇

13.74 𦺋-䕅

13.75 𦮀-莌

13.81 摇-搖

13.93 芙渠-芙蕖

13.111 薞-蕵

13.112 横-橫

13.113 釐-萊

13.114 蔆-菱

13.116 牡𧄽-牡贊

13.12 蘜-菊

13.122 苗,或作苖。

13.128 《新注》:垂,比葉。

13.143 椉-乘

13.148 󶅘,或作蔝。

13.15 顆涷-款冬

13.152 𦯍-菆

13.158 《新注》:枹,霍首。

13.159 《新注》:素華,軌鬷。

13.164 黃-黃

13.167 󱂉-藗

13.169 𧆊-虌

13.175 的-菂

13.189 《新注》:搴,柜朐。

13.192 《新注》13.193:猋、藨,芀。葦醜,芀。

13.193 華,或謂當作葦。

13.194 虇蕍,舊作虇,蕍字屬下條。

13.198 欔,或作攫。

13.2 不榮,或無不字。

14.4 髡,底本作髠。

14.5 椵,或作椴。柂,或作杝。

14.11 即-卽。

14.13 檴-㯉-樺

14.15 《新注》:時,英梅。時,或謂衍文。

14.16 桏,低本誤作枊。柜桏-柜柳

14.19 櫙-藲-樞-區

14.21 《新注》:狄,臧橰。橰-槔-𣓌

14.29 黃-黃

14.43 荆桃-荊桃

14.46 壺-壷。《新注》:邊,要棗。

14.48 謂-彙

14.49 即薪-卽薪

14.53 榎-檟

14.55 栜,或作梀。

14.58 苻婁-苻蔞

14.59 藹-譪

14.62 或作樆,山梨。

14.63 㸤,或作辨。

14.68 樕樸,或作樸樕。

14.72 𡚁-獘

14.76 祝,或作柷。

14.79 梨-棃,鑽-鑚

15.1 𧏚-螜

15.1 《今注》:蛂蟥,蛢。《新注》:蛂,蟥蛢。

15.11 《新注》:蠸、輿父,守瓜。

15.14 蝆-䖹-蛘

15.22 蚓-螾

15.27 鼠負-鼠婦

15.29 䖸-蛾-蟻

15.31 負版-蝜蝂

15.33 螪何-商何

15.38 蠭-蜂

15.41 蛜,或作𧉅。

15.45 蚇蠖-尺蠖

15.46 果臝-果蠃。《新注》分為兩條。

15.48 即炤-卽炤

15.52 《新注》:王,蛈蝪。

15.54 鏬,或作罅。

16.23 鯬-䱘

16.28 《新注》:蜪,蚅。

16.37 黃-黃

16.38 宮-宮

17.18 鶾-翰,雞-鷄

17.21 《新注》:齧齒,艾。

17.27 皇-凰

17.42 鶿-鷀

17.47 雈,底本作萑。

17.5 黃-黃

17.64 鵹黃-𩁟黃-鸝黃

17.69 《新注》:雗雉,鵫雉。

18.6 子,或謂衍文。䝈-豟

18.2 黃-黃

18.31 貄-𧳙

18.35 彙-彚

18.42 《新注》:麔、麚

18.45 《新注》分為兩條:時,善椉領。

19.8 啟-啓,𮩴-馵

19.1 闕,或作闋。

19.14 瞷-瞯

19.17 𤜌-犦

19.27 欣,或謂衍文。

19.45 䝈-豟



----


【《爾雅今注(增訂本)》.序】

《爾雅》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大致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而編纂的詞典。包括十九篇。前三篇《釋詁》《釋言》《釋訓》具有解釋語詞的小詞典性質,第四至第十九篇具有小百科詞典的性質。在世界文化史上,《爾雅》不但是最早期的詞典和小百科詞典的雛形,而且它首創的這種編纂法今天仍然被采用,例如我國新版《辭海》曾兩次發行分册本,第一分册為語詞,以下為小百科。這種編排既是現代辭書編纂工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又産生頗為切合實用的成品,有時它比定稿的依部首排列的《辭海》還更便於查閲。飲水思源,《爾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貢獻確實不小。


關於《爾雅》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重要性及其影響,學者們已經講過許多,兹不贅述。前人曾對《爾雅》進行過大量的研究,他們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字義的注釋與考證,二是訓詁方法的研究,三是音義關繫的探討。給《爾雅》全書及郭注做疏證的,最重要也是最常見到的是邢昺、邵晉涵、郝懿行三家的注釋本。各有千秋,均有貢獻。


舊日注釋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由於時代較早,前賢不可能看到甲骨文,没有利用甲骨文、金文探求古義的機會。那時還没有現代語言科學理論,尤其是現代詞彙學理論,無法運用它去觀察分析《爾雅》複雜的詞彙詞義現象。前賢所認識到的音義關繫,還比較籠統。如此種種,毫不足怪。可是我們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如果仍然墨守舊日疏證,就是故步自封,不求進取了。


舊日疏證有個缺點,就是煩瑣。當年戴、段、二王都反對煩瑣,他們的著作內容樸實精粹,行文簡潔清新。《爾雅》邢、邵、郝三家注釋未能臻此境界。


時代在前進,應該給舊日疏證結賬,取其精華,去其煩瑣,寫出今注,使人耳目一新,輕裝上陣,纔好邁開步伐,開展新的科學研究。


所謂今注,不是改用大白話來做注釋就算,更重要的是形式新,語言新,方法新,內容既精又新。


給《爾雅》作個今注,實在是當前迫切需要的。但是作今注難,為《爾雅》作今注更難。


朝華一向樸實勤奮,基礎廣博而扎實。學成之後,致力於漢語發展史詞彙部分的研究,又專攻訓詁。醖釀日久,遂發奮作《爾雅今注》。五六年來數易其稿。


朝華此書,博采衆家之長,並吸取最新科研成果,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指明《爾雅》得失,並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唯於平淡中見功力,而且處處為青年讀者著想,文字淺顯,要言不煩,頭緒清爽,引人入勝。並編製索引,以利於翻檢和進行科研。優點甚多,是一部好書。


我對於《爾雅》衹是初學。讀朝華此書,受益不小,所以樂於向讀者推薦,希望《爾雅》之學出現新氣象。


張清常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


【《爾雅今注(增訂本)》.前言】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而編纂的詞典。《爾雅》的“爾”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指雅正之言,即作為政治、文化、社交活動中使用的語言,這是後代作為規範的共同語的雛形。《爾雅》一書命名之意就是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爾雅》原為二十篇,但今本《爾雅》衹有十九篇。宋代邢昺《爾雅疏》說:“《爾雅•序篇》云:《釋詁》《釋言》通古今之字。”可見《爾雅》原有《序篇》一篇。《序篇》大約於宋代亡佚。現存十九篇按照內容分為十九類,即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宫、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每類一篇。其中《釋詁》《釋言》《釋訓》等三篇是解釋一般語詞的,可以說是普通的詞典;《釋親》以下十六篇是解釋各類名物的,可以說是百科名詞詞典。全書共計13113字。解釋的大部分是單音詞,也有一些複音詞。


關於《爾雅》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從古到今,說法不一,尚無定論。最初或說是周公所作,或說是孔子門人所作。宋代以後,學者們多認為所謂周公、孔子門人所作,都是依託之詞,從而否定了聖人所作的說法。那麽真正的作者是誰?確切的成書年代是甚麽時候呢?有人認為是從戰國中期到漢初的儒者陸續編纂而成;有人說是戰國末年齊魯儒生所作;有人認為是秦漢間儒生所作;有人說是漢初儒生所作;有人認為是漢武帝之後,哀帝平帝之前儒者所作;還有人認為是西漢末年劉歆偽撰。凡此種種,衆說紛紜。從《爾雅》一書的內容和有關資料分析,《爾雅》中有一部分詞語出於戰國中後期古籍,成書不可能在此之前。秦代焚書坑儒,漢初社會動亂未定,文景之世開獻書之路,先秦古籍纔陸續復出。漢初也缺乏編纂這樣一部內容、字數繁多的詞典的社會條件。而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很快就出現了犍為文學的《爾雅注》。這說明最初成書也不會是在漢代。因此,大體上可以斷定,《爾雅》最初成書當在戰國末年,是由當時一些儒生彙集各種古籍詞語訓釋資料編纂而成,並非一人之作。這部書或由於某種原因幸免於秦火,或由於民間私自密藏而逃避了抄禁,因而當漢王朝開始重視經學時,便很快地重新問世了。此後又經過漢代經師儒者陸續增補,纔成為今天所見到的《爾雅》。


從《爾雅》一書的內容來看,這部書編纂的目的是幫助人們閲讀古書和辨識名物。《爾雅》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以雅釋古,即用當時作為規範的雅正之言,解釋當時已經認為是時代較遠難以通曉的古籍中的詞語,目的是幫助人們讀懂古書,當時的古籍既包括儒家經典,也包括儒家經典之外的古書。戰國是一個科學文化有很大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百家争鳴的時代,諸子百家從不同的角度吸收了當時的文化科學知識,著書立說。當時私人講學之風大開,游學之風盛行(如齊國稷下學士多至數萬人),在這種情況下,儒生們所接觸到的書籍,肯定不會衹是局限於儒家經典範圍之內。在《爾雅》中多次見到對儒家經典之外的一些古書(或當時的書籍)中詞語的解釋。如《釋天》:“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謂之玉燭”,取之於《尸子》;“扶摇謂之猋”,是釋《莊子》中詞語的;《釋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取之於《管子》;“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取之於《山海經》;《釋畜》:“小領,盗驪”,取之於《穆天子傳》。當然,和其他古籍相比,《爾雅》對儒家經典《詩經》中詞語的解釋是要多一些。如《釋訓》中所訓釋的大部分都是《詩經》中的詞語。在其他篇中,也有一些是專門解釋《詩經》中詞語的。如《釋天》中的“是攧是褐”“既伯既禱”,《釋水》中的“汎汎楊舟,紼缡維之”等,都是出自《詩經》。孔子認為《詩經》不僅有助於修身行事,而且對豐富知識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他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在外交場合,在辯論、講學時,在著作中常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以表達思想感情,增添文采。《詩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比其他各種書籍都更為重要。但戰國時代距離《詩經》的時代已經相當遥遠了,《詩經》中有些古詞語如不加以解釋,當時的人在理解上就會有困難。由於這樣兩個方面的原因,《爾雅》中對《詩經》詞語的解釋就比較多了。雖然《詩經》是儒家經典,但《爾雅》的編纂者解釋它並不僅僅因為它是儒家經典,更是因為它是一部被人們廣泛閲讀、使用的古籍。


《爾雅》另一個主要內容是以雅釋俗,或以俗釋雅。在《釋詁》《釋言》等篇中有以雅言解釋方言俗語的,目的是幫助人們閲讀古書。《釋草》以下七篇收集解釋了大量草木蟲魚鳥獸之名(包括雅名和俗名),其目的主要是幫助人們辨識名物,豐富知識,增廣見聞。如《釋草》中說:“芣苢,馬舄。馬舄,車前。”


說明同一種植物有不同的名稱(芣苢為雅名,馬舄、車前為俗名)。《釋草》中有“果臝”,《釋蟲》中也有“果臝”,說明有異物同名的情況。有時僅列出名稱而未加說明,如《釋蟲》中的“土䵹鼄”“草䵹鼄”“土蠭”“木蠭”,則是要使人們知道蜘蛛、蜂有不同的種類。在這方面,《爾雅》與漢代作為童蒙讀本的《急就篇》和解釋四方别國之語的《方言》是有相似之處的。郭璞在《爾雅序》中說:“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敘詩人之興咏,摁絶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者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他認為《爾雅》的主要作用是總結和整理了歷代不同的語詞,解釋了經籍中詞語的意義和詩歌中詞語的用法,辨别了許多異名同實的詞,保存了很多鳥獸草木之名。郭璞的認識是比較全面的。過去有些學者認為《爾雅》編纂的目的在於解經,其認識顯然與《爾雅》的內容不盡吻合。


《爾雅》雖然最初不是專為解經而作,但後來由於經學家們的重視、使用和宣揚,使它和經學的關繫越來越密切。《漢書•藝文志》把它附在六藝類《孝經》之後,《隋書•經籍志》把它放在經部《論語》之後,實際上已把它列入群經之屬。唐代開成年間鎸刻石經時,《爾雅》和《詩經》《尚書》等十一部儒家經典同時上石,正式成為儒家重要經典。宋代以後,《爾雅》成為十三經之一。《爾雅》這樣一部解釋詞義的書,在封建社會裏竟然能够和《詩經》《尚書》等重要儒家經典並列,是有其特殊的社會原因的。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社會經過了幾十年的動亂,出現了比較安定的“文景之治”。封建統治階級為了加强思想統治,開始重視儒家學說。但經過秦火和戰争的破壞,儒家經典損失很大;能讀經解經的經師大儒,更是難以尋覓。《漢書•儒林傳》:“孝文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詔太常使掌故朝(晁)錯往受之。”由此可見當時經師的奇缺。在這種情況下,《爾雅》這樣一部唯一保存了大量先秦古籍中古詞古義解釋的詞典,對於傳習儒經就成了重要的依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經師的作用。東漢趙岐《孟子題辭》中說:“孝文皇帝欲廣游學之路,《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雖然不能因此就肯定文帝時確曾設置《爾雅》博士,但從中可以揆測文景之世《爾雅》已經和儒家經典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了。


漢武帝獨尊儒學,立五經博士以後,從中央到郡縣,乃至鄉聚,廣設學校,傳習儒經。讀經、通經成為當時讀書人實現抱負、追求利祿的重要途徑。雖然陸續出現了一大批儒家經典的注釋書,如《詩經》有《魯故》《韓故》《齊后氏故》等,《尚書》有《歐陽章句》《大小夏侯章句》《大小夏侯解詁》等,但這些書都是就某一部經書的詞語隨文釋義的,而且今文經學家的注釋多側重於闡明經書中的“微言大義”,而不注重語言文字的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爾雅》這樣一部比較全面、比較系統地彙釋古詞古義的詞典,就成為儒生們讀經、通經的重要工具書了。它的這種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種某一經書的注釋書所不能代替的,也是《蒼頡》《急就》和《說文》之類字書所不具有的。正因為如此,《爾雅》一書和儒經的關繋就變得更加密切了。清代學者錢大昕說:“夫六經皆以明道,未有不通訓詁而能知道者。欲窮六經之旨,必自《爾雅》始。”(《潛研堂文集•與晦之論〈爾雅〉書》)宋翔鳳說《爾雅》是“訓故之淵海,五經之梯航”(《爾雅義疏序》)。這些都說明了《爾雅》是因為“說經之家多資以證古義,故從其所重,列之經部耳”(《四庫全書總目》)。


將《爾雅》列為經書,似乎是抬高了它的地位,使它享有歷代各種詞書所没有的殊榮,而實際上却是縮小了它的作用,贬低了它的價值。今天我們應該對《爾雅》這部書在中國語言學史和詞書史中的作用和價值作一個全面的、恰當的分析。《爾雅》這部書的主要作用和價值在於:


一、《爾雅》是在兩千多年以前出現的我國第一部詞典,它有清楚的分類篇目和完整的編纂體系,有直訓、陳說、描寫、比擬、音訓等多種釋詞方法。它首創的按意義分類編排的體例和多種釋詞方法,對後代詞書、詞典以及類書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它的影響下,出現了一系列以“雅”為書名的補充或仿照它的釋義詞書。如託名秦末孔鮒所著的《小爾雅》,三國時魏張揖的《廣雅》,宋代陸佃的《埤雅》、羅願的《爾雅翼》,明代朱謀璋的《駢雅》、方以智的《通雅》,清代吴玉搢的《别雅》、洪亮吉的《比雅》、夏味堂的《拾雅》、史夢蘭的《叠雅》等。


二、《爾雅》彙集並解釋了大量先秦古籍中的古詞古義,是閲讀、研究先秦古籍的重要工具書。如《釋言》中有“宜,肴也”條,這是解釋《詩經•鄭風•女曰鷄鳴》“弋言加之,與子宜之”中“宜”字的肴”指做熟的魚肉等宜”在古書中一般都解釋為合適、適宜,没有肴的意義,而從甲骨文、金文看,“宜”字象砧板上有肉之形。用作名詞,表示切肉用的砧板;用作動詞,意為吃做熟了的肉。《爾雅》中以“肴”釋“宜”,便是根據“宜”的本義而來的◦又如《釋親》中有“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這是母系社會親屬稱謂的遗跡,在父系社會裏,“出”作為一種親屬稱謂已經被“甥”所代替了。借助於《爾雅》,後人可以瞭解“出”的這一古義。


三、《爾雅》彙集了大量上古漢語詞彙,其中包括古語詞、方言詞以及外來詞(如《釋地》中的“珣圩琪”為上古東夷語)。在《釋詁》《釋言》《釋訓》中收集了很多上古漢語中的同義詞,它為研究上古漢語詞彙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是研究上古漢語詞彙的重要參考書。


四、《爾雅》彙集解釋了不少有關宫室、器物、樂器、天文、地理和動植物等方面的詞彙,可以幫助人們暸解古代社會,豐富知識。並為進行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提供寶貴的歷史資料。如《釋獸》中有“貘,白豹”,郭璞注說:“似熊,小頭庳脚,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這些資料對今天研究大熊貓類動物很有參考價值。


《爾雅》在釋義、編排等方面存在著一些缺點,較為突出的是解釋詞義往往過於簡單籠統。用多義詞去解釋詞義,用的是這個多義詞的哪一種意義不明確。如《釋言》有“郵,過也”條,“過”有經過、超越、錯誤、探望等義,在這一條中究竟是用“過”的哪一種意義解釋“郵”不明確。特别是“二義同條”的情況,更容易引起誤解。有的詞詞義有發展變化,《爾雅》的編纂者不加說明而相提並論。如《釋詁》中有“亂,治也”,又有“縱、縮,亂也”。前者用的是“亂”在周代前期的古義,表示治理紛亂的事物;後者用的是“亂”在春秋戰國時的常用義,表示紊亂、紛亂的意思。兩條同時收入,又未加以說明,容易使人誤解“亂”同時有兩種意義。此外,有些不是同義詞的誤以為是同義詞。有些詞歸類不當,如將爬行動物歸入《釋魚》。有的詞前後重複出現,如“鶼鶼”在《釋地》和《釋鳥》兩篇中都有,內容相同。這些缺點是由於《爾雅》出自衆人之手並受當時科學發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


從漢到唐,為《爾雅》作注的人很多。最早的是西漢的犍為文學,其後有劉歆、樊光、李巡、孫炎、郭璞、沈旋等人。除郭璞注外,這些注家的注本多已亡失。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完整的《爾雅》注本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郭注引用了近五十種古籍資料,取證非常豐富,而且能用晉代活的方言俗語來解釋《爾雅》中的古語詞、方言詞,為後人研讀《爾雅》起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唐宋以後為《爾雅》全書作注疏的有北宋邢昺等人的《爾雅疏》,邢疏雖有煩瑣考證之弊,但搜求先秦到隋唐的資料很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十三經注疏》中的《爾雅注疏》用的就是郭璞的《爾雅注》和邢昺的《爾雅疏》。南宋鄭樵的《爾雅注》,雖然比較疏略,但能不因循舊說,多采群經以證《爾雅》,間或别有所見。清人研究《爾雅》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是邵晉涵的《爾雅正義》和郝懿行的《爾雅義疏》。邵書廣泛采集先秦兩漢古籍資料和漢魏六朝人舊注來印證郭注,推求文字的古音古義,並根據善本,訂正原書文字。引證豐富,解釋簡明扼要,但語言探索稍有不足。郝書晚出,是所有《爾雅》注本中最詳細的一種。這部書繁徵博引,搜羅宏富,能根據實際觀察的情況來描述草木蟲魚鳥獸。注釋中力求從音義關繫上疏通詞義,但在因聲求義方面錯誤較多。此外,從清代到近代,還有不少學者對《爾雅》作過專題研究。如清代戴震的《爾雅文字考》、翟灝的《爾雅補郭》、錢坫的《爾雅釋地四篇注》、高潤生的《爾雅穀名考》、陳玉澍的《爾雅釋例》,近人王國維的《爾雅草木蟲魚鳥獸名釋例》、劉師培的《爾雅蟲名今釋》、黄侃的《爾雅略說》、楊樹達的《爾雅略例》等,這些著作對閲讀、研究《爾雅》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前幾年,在教學中介紹訓詁學要籍時,同學們屢次反映《爾雅》一書有些詞語很生僻,不會念,也看不懂,舊注有的過於簡略,有的過於煩瑣,閲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希望能有一個今人的注本。在清常師的熱情鼓勵和指導下,我從一九七九年開始編注這部書。要為《爾雅》這樣一部內容極為豐富廣博的書作注,確非易事,但我想到為文科大學生和青年讀者們提供一個便於閲讀的注本,使《爾雅》這部書能够在我們這個新時代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還是值得為之辛苦的。經過五年的努力,現在總算可以把它奉獻給讀者了。《爾雅》一書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無所不包,給它作注,雖有諸家舊注和其他前人成果可資參考,也曾請教過一些同志,稿子經過多次修改,但因自己學識有限,肯定會有不少錯誤和疏漏之處,我誠心誠意地希望能够得到所有翻閲過此書的同志的批評和意見。


徐朝華

一九八四年十月



【《爾雅今注(增訂本)》.凡例】

一、本書《爾雅》原文以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據原世界書局所印清阮元刊刻的《十三經注疏》的影印本為依據。其他各種版本的異文,除有必要者外,一般不予注明。

二、《釋親》《釋天》《釋地》《釋丘》《釋水》《釋獸》《釋畜》等篇,一篇之中按其內容又分為若干類,類名原列在所屬詞條之後,為了便於查閲,現將類名移到所屬詞條之前。

三、為了便於閲讀和檢索,詞條以篇為單位,編上數碼,依次排列。一個數碼之下,一般衹有一個詞條,但如相連的兩條或幾條意義相近或有密切聯繫,則這兩條或數條列於同一數碼之下。

四、每個詞條的注碼,一般按被釋詞語的先後順序編排,放在被釋詞語之後。如為了便於暸解詞義,需要首先解釋一條中排列在最後的訓釋詞時,則先注釋這個訓釋詞,然後再依次注釋被釋詞語。如係對整條內容的解釋說明,則將注碼列在整條的末尾。

五、易出歧義的詞、僻詞的注音,采用《漢語拼音方案》。

六、注釋盡量汲取前人及今人研究成果。對歷來有不同解釋的詞語,擇善而從,一般不列舉衆說,不作過多的考證。

七、同一詞如出現兩次以上,在第一次出現時加注,再出現時,說明參看前注。

八、每個詞釋義之後,一般都有例句,常用詞的常用義則不引例句。例句盡量從先秦兩漢古籍中選出。對例句中一些較難懂的詞,在括號中作了簡釋。

九、例句注明書名、作者名和篇名(書名)。如在引用某書原文後引用該書舊注,則省略書名。例句引用較多的《十三經注疏》,為了簡便,書名、注疏名一般都用簡稱。如《春秋左傳》簡稱《左傳》;《詩經》毛亨《傳》簡稱“毛傳”,鄭玄《箋》簡稱“鄭箋”,孔穎達《正義》簡稱“孔疏”。又陸德明《經典釋文》引用時放在所釋書之後,簡稱《釋文》;許慎《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揚雄《方言》,不標作者。

十、《爾雅》幾種重要注疏:郭璞《爾雅注》、邢昺《爾雅疏》、邵晉涵《爾雅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如緊接在被釋詞語或詞義解釋之後,都省略《爾雅》書名,簡稱之為“郭注”“邢疏”“邵疏”“郝疏”。鄭樵《爾雅注》簡稱為“鄭樵注”。

十一、有的注釋有“〔案〕”。“〔案〕”的主要內容,一是指出《爾雅》原文或舊注中存在的問題,闡述筆者對某些詞語解釋的管見;二是指出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介紹可資參考的說法。


【《爾雅今注(增訂本)》.修訂版後記】

《爾雅今注》1987年7月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1994年重印一次。本書問世以來,作為現代漢語註釋《爾雅》的首次嘗試,受到了語言學界的關注。隨著近年國學熱升溫,對我國上古時期文化、語言研究的不斷深入,語言學界對《爾雅》的研究也逐漸深入,陸續出現與此相關的論著。

二十多年來,我在不斷學習研究、廣泛收集資料、進行比對研討,特别是在編寫《上古漢語詞彙史》(200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過程中,從詞彙發展的縱向角度思考,對《爾雅今注》中涉及的一些詞語的釋義、標音、例證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2012年初開始,我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對《爾雅今注》再次進行修訂。其中改動較大的是解釋一般詞語的前三篇。

在當今一些出版社偏重經濟效益而淡化社會效益的情況下,岳麓書社仍然重視古籍和學術著作的出版,令我既感激又敬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個修訂本,很可能對一些問題還没有解決好,甚至會出現新的缺失,但這些很難由我自己再補正了,衹能留待後人了。

最後,我要感謝業師張清常先生為拙著作序,先生不僅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也是著名的《西南聯大校歌》的作曲者。我還要感謝我的老伴馬光琅先生,本書的每個篇章都凝結著他的心血。

最後一稿殺青後不久,他就先我而去。得知本書即將付梓,光琅一定會感到欣慰。

徐朝華



【《爾雅新注》.凡例】

一、本書《爾雅》原文以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的《十三經注疏》本爲底本。參照其他各種版本以及研究《爾雅》的論著,進行必要的校勘。凡有必要,均在注文裏加以說明。

二、全書使用繁體字。行文字形採用通用規範字形;《爾雅》和書證引文一般保留原有字形,個别偏僻的古體、俗體或異體字改爲通行字,如“竂、髠、鬛”改爲“寮、髡、鬣”等。

三、本書依據《十三經注疏》中的《爾雅注疏》,參考研究《爾雅》的古今著述確定條目。條目以篇爲單位編號。前爲篇目號,後爲詞條順序號。如《釋言第二》第十七條“觀、指,示也”,編爲2.17。

四、《釋親》《釋天》《釋地》《釋丘》《釋水》《釋獸》《釋畜》等篇,内分若干義類構成子目,名稱原列在所屬條目之後,不合現代人的查閲習慣,本書將子目名稱移到所屬條目之前。子目依次編號。如《釋天第八》第七類“月名”編爲(七)。

五、每篇篇名下列題解。

六、每個條目下列有“【注釋】”,注釋内容一般按先後順序編排。

七、本書内容重點在詞義注釋。1.訓詞和被訓詞中的疑難部分,標注現代音與古音。現代音依據《漢語拼音方案》;古音以中古音爲主,以《廣韻》的反切爲主要依據,《廣韻》未收的,以《集韻》等其他韻書爲依據。没有反切資料的,只標注漢語拼音。2.按“一義相同”(王力《同源字典》:“所謂同義,是說這個詞的某一意義和那個詞的某一意義相同,不是說這個詞的所有意義和那個詞的所有意義都相同。”)原則釋義。前三篇作同義詞的求同注釋,後十六篇或作同義詞的求同注釋或辨釋同中之異。3.對歷來解釋有歧見者,擇善而從;或酌情列舉多說,以資參考。4.釋義之後,引用古籍例句爲書證。例句中的疑難字詞,在其後作一簡釋。5.具有同義關係的多個條目,第一次出現時加注,後再出現時,注明“參見‘某某’條”。個别情況下,後出現的處於類義詞群中,爲方便比較詞義關係,就詳注。先出現的,說明參見後注。

八、有的注釋加“【案】”,案語内容主要有五方面。1.說明特殊義例,如“二義同條”。2.辨釋同義詞的同中之異。3.指出非同義詞。4.指出《爾雅》中的疑難問題,如目前文獻未見到一些生僻詞義的書證。5.說明《爾雅》古注或其他著述中的不同觀點以及存在的問題,略陳筆者之管見。

九、常引典籍均用簡稱。如《周易》稱《易》,《詩經》稱《詩》,《春秋左氏傳》稱《左傳》,《詩經》毛亨《傳》稱“毛傳”,鄭玄《箋》稱“鄭箋”,孔穎達《正義》稱“孔疏”,許慎《說文解字》稱《說文》,郭璞《爾雅注》稱“郭注”,邢昺《爾雅疏》稱“邢疏”,鄭樵《爾雅注》稱“鄭注”,邵晉涵《爾雅正義》稱“邵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稱“郝疏”,尹桐陽《爾雅義證》稱“尹桐陽義證”,王引之《經義述聞》稱“王引之述聞”,阮元《爾雅注疏校勘記》稱“阮校”。

十、本書附有音序索引和筆畫索引



【《爾雅》漢魏佚注稽考.凡例】

1.《爾雅》經文及郭注以《中華再造善本》影印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十行本爲底本,同時參考宋蜀大字本、宋刊監本與周祖謨《爾雅校箋》的校勘,宋刊十行本有誤則出脚注說明。

2.校勘符號:訛字隨文注出正字,外加“〈〉”;衍文保留,外加“{}”,可以確定的脱文隨文補出,外加“〖〗”。

3.《爾雅》詞條下首列東晉郭璞注,之後劉歆、犍爲舍人、樊光、李巡、孫炎等眾家注依次排列。

4.清代《爾雅》輯舊注成果較爲完備的有:黄奭《爾雅古義》、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經編爾雅類》、余蕭客《古經解鉤沈》、臧鏞堂《爾雅漢注》、嚴可均《爾雅一切注音》、葉惠心《爾雅古注斛》、董桂新《爾雅古注合存》這七家。爲表對清代學者輯佚《爾雅》舊注的成果的尊重,輯文後列清代學者之姓,代表其著作曾輯此條,若其輯文有闕誤之處,則在姓前加“*”標識,爲節省篇幅,則不一一出當頁脚注說明。

5.輯文來源方面,第一條引文出處的内容往往與前輯文一致。若兩條以上引文出處若内容一致則用“、”隔開;若輯文有不同來源但内容大同小異,則加以說明,最後加校勘案語;若同一詞條下,同一注家中,若輯文有不同來源且内容不一致,則對此條輯文再切分,標注數字①②③等。

6.爲節省篇幅,文中徵引的傳世典籍除需特别說明外,僅列書名不標注版本、頁碼信息,徵引書目的詳細版本信息參見下編參考文獻。

7.書目簡稱:

《經典釋文》――《釋文》;孔穎達《周易注疏》《尚書注疏》《毛詩注疏》《春秋左傳注疏》《禮記疏》――孔《疏》;邢昺《爾雅疏》――邢《疏》;《玄應一切經音義》――《玄應音義》;《慧琳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校勘記》;葉惠心《爾雅古注斛》――《古注斟》;王樹柟《爾雅郭注佚存補訂》――《郭注佚存補訂》。




徐朝華:《爾雅今注(增訂本)》,長沙:岳麓書社,2021年12月。
ISBN:978-7-5538-1423-0
王建莉:《爾雅新注》,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8月。
ISBN:978-7-101-15251-7
葉雁鵬:《《爾雅》漢魏佚注稽考》,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8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引得市」再度被學術期刊介紹

「引得市」再度被學術期刊介紹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8575990952 昨天搜尋「引得市」發現了山田崇仁先生寫的這篇文章。  台湾の陳信良氏が作成・運営する漢字・文献の検索サービス「引得市 index(https://www.me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