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20210222《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10222《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174766











【製作說明】


索引是eeshu兄花了很大力氣整理還原了PUA字,2.16經W兄提供筆者,筆者新造17個缺字。避免數字造成查詢干擾,原先的「丁(一)改作「丁⑴」依此類推。並以「-」符號作為前後通假關係的聯繫。


農曆新年過後,很快二月又要結束,向廣大引得市使用者拜個晚年。


祝 平安健康 研究順利


字列 10631

缺字 19

總字列 10650



【使用說明】

進入引得市,上方選單「工具書▼」→「語文辭典」

網址:http://www.mebag.com/index/List.asp



【小額贊助】

如果「引得市」曾經幫助到您、而您想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的話,歡迎透過以下小額贊助的方式表達支持與鼓勵。無論金額多少都足夠表達您的一份心意。謝謝!

請點擊這裡→→http://www.mebag.com/index/donate.asp



【《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凡例】


一、本編收錄古籍(包括石經)兼及碑刻中存在之通假字,凡五千六百有餘。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除少數作旁證者外,因其情況複雜、多無定說,暫不闌入。


二、一般來說,確定字與字之間的通假關係,既要從古音相同、相近上著眼,又必須有足夠的文獻材料為其佐證,故僅有字書、韻書、詞典訓解而無書證者,則存而不論。既得據“例不十,法不立"的原則從數量上考察,注意其廣泛的社會性、長期的穩定性,又不能忽視雖然處於萌芽狀態但已有明顯的質的變化之偶見例。


三、本編廣徵博引,以大量書證充分論述字與字之間內在的通假關係,故非為簡單羅列、雜亂堆砌,乃為顯示其所作判斷之紮實可靠而作。


四、書證之排列盡可能做到按時代先俊為序,在注意縱的聯繫的同時兼顧橫的展現。本編裒輯通假字求全求多而又防止濫收,故一般無甚意義、缺少實用價值者不錄,過分冷僻、怪誕及早已死去、廢棄不用者不錄,象聲詞(特別是雙音者)不錄。粗看兩字似通假而實為一字異體者(即兩個字其含義和用法完全相同,僅僅聲符或偏旁不同,因造字著眼點有別而形成的異體字)不錄,外來語譯音異字(如“桑門”與“沙門”之類)不錄,兩字雖屬通假然今人讀古書已不至於引起誤會者(如“壹”通“一”、“專壹”即“專一”等)不錄。方音與雅言有差別,時代與地域之不同基於諸如此類的種種原因,故而在記錄人名(包括民族名)、地名(包括國名)、動植物名、器物服飾等專有名詞中,亦時有文字假借、互相代替的現象發生,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通假關係,故亦不入此編。在繁多的古今字中,其已死(不用、廢棄)之古字與後起字(如s022-047[釆一𠃎]、播;㸐[𤓉]、燃等),或古字除與今字同義外別無它用者(如靁、雷;旹、時等),均不視為本字與通假字,故不列此編。


五、古代漢語雖多通假,然語言現象紛繁複雜,故並非皆能一目了然,歷代學者及當今通人見仁見智,不乏歧說,編著者在廣泛吸取諸多前賢及師友研究成果之際,於其言之有據、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者,並不強求其統一,而是取諸說並存法,以待來哲。換句話說,凡數說並通者,皆一一臚列,以供參考。


六、本編仿《康熙字典》、老《辭海》例,通假字頭基本上按部首筆畫排列,但個別字之歸部略有調整,於原214個部首亦有變易,如:"之”字原屬“丿”部,現歸入“、”部;根據以義歸部的原則,本在“角”部之“解”字現按其本義列在“刀”部,“書”字原在“曰”部、“畫”字原在“田”部,現均調整到“聿”部,本在“青”部之“靖”字現改入“立”部,本為“風”部之“颿”字今移至“馬”部,“雖”字原在“隹”部,因其本義為蟲名(似蜥蜴而大,見《說文.蟲部》),故改歸“蟲”部,"辯”字原在“辛”部,現按其本義改歸”言”部,本在“土”部之“墨”(“黑”為其義符)改歸入“黑”部,原在“木”部之"梟”字,因其本義為鳥名而改歸人“鳥”部,本在“立”部之”竟"、“章”,因其本義均與音樂有關,改歸“音”部,將“輝”字由原隸屬不當之“車”部,按義符重新歸類,排在新增之六畫“光”部內;個別部首無通假字或通假現象罕見者,則取消其部首而併入其相關部首,如將"黍”部歸恲入“禾”部、“鼓”部歸恲入“支”部、“舌”部歸恲入“口”部。同一字下各對通假關係,按其通假字與本字之間字音、字形、字義諸因素之聯繫的遠近依次排列,力求有條不紊,按章可循。


七、本編以單音節通假字為主,雙音節組成的複合詞基本上作一個通假字看待,按“附見”處理。


八、在一條書證中重複出現之某個字,除含該條所系之通假義外,同時又有其他義項(包括本義)者,則在其表通假義的字下加黑點,以示區別。


九、本編於通假判斷後常加按語,或引經據典說明通假字與本字之各自本義,或揭示兩者在古音中之內在的有機聯繫,以為本編之立論的根據。


---

王海根:《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ISBN:7-211-0460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引得市」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

2012年本人創立的「引得市」,12年後已經成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825368797 9. 引得市 http: //www. mebag. com/index 引得市網站由臺灣造形藝術與資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