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20250411《戰國文字構形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50411《戰國文字構形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894112364942581786







【製作說明】

筆者依《戰國文字構形研究》目錄製作,再逐頁增加內容,有「章」、「節次」、「內容」三個階層。如果要查詢表格,請選擇欄位「內容」,再輸入,例如:「表 3-1」(「表」字和數字間有半形空格)。


資料庫中有四處「圖形字」,如要查詢,請選擇欄位「內容」,再輸入「t052」。


圖形字代號:t052


字列 487

缺字 0

總字列 487


【RMP設定】

我們採取三冊合一的PDF檔案,RMP檔名請命名為「戰國文字構形研究.rmp」






【使用說明】

未來會加入「引得市」選單中,目前先以網址進入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zhanguo_wenzi_gouxing_yanjiu/list.asp



【校正備忘】

原始


【《戰國文字構形研究》提要】

本書旨在討論戰國時期文字的構形特色,以及不同時期的文字形構變化,與不同地域的材料之差異,並利用出土的墓葬資料,或是器物上所記載的歷史事件、人物名稱等線索,將出土的戰國文字材料分爲楚、晉、齊、燕、秦等五個系統,其下再細分爲銅器、簡牘帛書、璽印、貨幣、陶器、玉石等,予以斷代。由於戰國文字異形的現象十分嚴重,爲了探究文字變化的原因,依序觀察、討論文字形構的變易情形,並且透過甲骨文、金文等相關資料,與戰國文字作一比較,分析其間文字的演變,以及戰國五系文字的形體差異,並且找出形構之增繁、省減、異化、訛變、類化、合文的因素,知曉五系文字的特色。



【《戰國文字構形研究》凡例】

一、本論文所謂的「春秋時期」,係依據《春秋》所載,由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722年至西元前481年),「戰國時期」從魯哀公十五年至秦王政統一天下(西元前480年至西元前221年)。二、論文中引用的戰國文字材料,悉依楚、晉、齊、燕、秦五系文字之次序排列;又同一系統者,據戰國早、中、晚期依序羅列。引用甲骨文資料,據著錄圖書的編號次序;引用殷商、西周、春秋時期的銅器文字資料,據時代先後排列。

三、戰國文字形體結構演變的現象十分繁多,無法一一詳細論述。論文中列舉之所從偏旁或是部件相同的字例,僅列出一、二字例作爲代表予以說明,餘者則於文中指明其出處,不再詳加論述,以避煩瑣。具有相同現象的字例,亦因字數甚多,無法一一論述,僅於文中指明出處,未再加以說明。此外,部分討論的字例,礙於現今所見材料之限制,僅能列出一例說明。

四、若某字具有多種形體結構演變現象,則分別於相關的現象中討論。五、引用的文句,若有不識之字,或是缺一字者,以「□」代替;若所缺之字數不明,則以「〼」代替。

六、引用的金文資料,出自《殷周金文集成》,爲避免篇幅過大,正文中一律僅列出該器名稱,而未加上書名與編號。

七、論文引用之字形,多據著錄專書摹寫或繕寫,再以電腦掃瞄放入文中。文中引用的金文字形,部分出自黃沛榮編製之《電腦古文字形金文編》,器名則據《殷周金文集成》之定名;引用的楚簡帛文字,若尙未正式發表者,多據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所繕寫者爲準。

八、論文的注解,採取當頁作注的方式,凡是同一章裡首次出現的專著、學位論文等,悉於引用時註明出版的機關與日期,期刊論文則註明出版日期與期數;其次,部分當頁的注解,因電腦自行排序之故,會將注文移至下一頁。

九、正文中表格的編序,以章爲單位,如(表3-1)即爲第三章「表一」。十、出土的金、銀器資料甚少,爲求分類之便,將之歸屬於銅器銘文。

十一、上古音的資料,原則上根據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所列。

十二、引用之甲骨文著錄專書名稱,除「本文引用著錄甲骨專書簡稱對照表」所列外,悉書以全名。

十三、「本文引用著錄甲骨專書簡稱對照表」: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甲骨文合集》《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小屯南地甲骨》《屯》

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周原》《英》

李學勤、齊文心、艾蘭: 《英國所藏甲骨集》

十四、論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仿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體例,對於前輩師友一律只書其名而不加「先生」或「師」字,以便行文。



【《戰國文字構形研究》參考書目】

下列書目分爲五類。第一類收錄清以及清代以前的著作,包括近人的集注、注解等,悉依四庫全書總目的部類方式羅列:第二類收錄民國以來學者的著作:第三類收錄民國以來單篇論文之見於叢書、期刊、報紙、網站者:第四類收錄學位論文:第五類收錄外國學者的著作與單篇論文。悉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凡同一姓氏者排列在一起,再據第二字的筆畫多寡排列,又同一作者先按出版年代先後順序。此外,出版日期悉以西元紀年表示,如有未知者皆以「○」代替。



陳立:《戰國文字構形研究》(上、中、下)(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二編

,八~十冊),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3月。

(上冊)ISBN:978-986-254-864-6(精裝)

(中冊)ISBN:978-986-254-865-3(精裝)

(下冊)ISBN:978-986-254-866-0(精裝)


陳立:《戰國文字構形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50421秦文字《孟子.盡心》下(節錄)

 20250421秦文字《孟子.盡心》下(節錄) 可欲之謂善 有諸己之謂信 充實之謂美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大而化之之謂聖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補充說明】 「煇」即「輝」,「輝」為後起字 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