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68778184
【製作說明】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目錄索引以章作為選單,如:「第一章_緒論」、「第二章_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字形的來源」、「第三章_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形體的特點」、「第四章_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形體變化通例」、「第五章_秦至漢初簡帛形近字辨析」、「第六章_秦至漢初簡帛疑難字詞考釋」、「第七章_結語」、「參考文獻」、「附錄」、「後記」等。逐頁對照補入詳細內容。
主要檢索欄位是「內容」(亦可切換成「節次」),15列19處缺字(某些列有二處)。
字列 230
缺字 15
總字列 245
【使用方式】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目錄索引網址:
http://www.mebag.com/index/qinzhihanchu_jianbo/list.asp
其他相關資料庫:
「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目錄索引網址:
http://www.mebag.com/index/chutujianbo_zongshu/list.asp
「當代簡帛學研究」目錄索引網址:
http://www.mebag.com/index/jianbo/list.asp
「簡帛文獻綱要」目錄索引網址:
http://www.mebag.com/index/gangyao/list.asp
「秦漢文字的整理與研究」目錄索引網址:
http://www.mebag.com/index/qinhanwenzi/list.asp
【小額贊助】
http://www.mebag.com/index/donate.asp【《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序】摘錄
中國古文字學是一門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傳統學科。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它長期處於附屬的地位,一直到20世紀初,以清末殷墟發現甲骨文為契機,古文字和出土文獻的研究才走上了全面發展和成熟的道路,在縱深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飛快進展。具體表現在“古文字”這一概念有了明確的對象和範圍,從出土材料和研究成果來看,已逐漸形成了殷商周初甲骨文、先秦青銅器銘文和戰國文字三大分支,以及秦至漢初保留著篆隸寫法的簡帛文字。20世紀的古文字學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首先是出土的古文字資料空前豐富。從商代晚期經西周、春秋、戰國直至秦到西漢前期,在考古年代學上的每個時段,都有以當時書寫材料為代表的文字資料發現,已構成一個以象形、表意為基礎的上古文字,到以表意、表音為主體的近古文字及向篆隸過渡的發展系列。從這個系列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漢字形成體系之後,從古文字發展到今文字的整個過程,中間沒有任何缺環。這些完備的資料正是我們從事研究工作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漢族人民得天獨厚的寶貴財富。
第二是科學的識字水平大大提高。我們應當承認,西漢距離先秦未遠,漢人認識古文字的水平是相當高的,張敞對尸臣鼎所傲的三十二字釋文,今天看來仍基本正確,就是明證.宋、清兩代對古器物學的研究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但識字水平則遠不如漢人。由於受到當時理學和經學的影響,過分追求義理而又缺乏闕疑的精神,在許多重要的關鍵字詞還來不及正確釋讀的情況下,便急於聯繫經傳,隨意發揮,結果難免流於比附……。
第三是出土古文字材料的時代性和地域性更加明確。漢人對於古文字完全沒有時代觀念,今文經學派以為“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錯誤地認為古今文字一成不變,不可改易。古文經學派雖然重視先秦寫本的材料,但對古文的看法卻相當含混。只是到了王國維將其與出土的戰國文字相比較,發現它們原是“一家之眷屬”,並指出其為戰國時的東土文字之後,關於傳抄古文的時代性和地域性才明確起來。
----
黃文杰:《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2月。
ISBN:978-7-100-05675-5
黃文杰『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商務印書館、二〇〇八年)
【延伸閱讀】
20190609《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19/06/20190609.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685071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