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20190605《歷代避諱字彙典》索引數位化完成

20190605《歷代避諱字彙典》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68198876


【製作說明】


索引製作者是W兄與瑾昀兄,資料庫中除「字頭」、「頁碼」外,也附上「字號」資訊。《歷代避諱字彙典》是「引得市」今年第58種文獻(持續刷新紀錄),總數來到329種(文獻/資料庫)。

在諸多協作者索引資料的提供下,考古、歷史、音韻、詞彙、語言、資訊…林林總總,「引得市」早已不只是古文字研究者專屬的「引得市」,涵蓋層面擴大,相對受惠的使用群眾也增加了。請朋友們多加利用,所謂:

有「市」堪查直須查,莫待無「市」空折枝!

字列 1043
缺字 0 總字列 1043



【《歷代避諱字彙典》前言】(部份)


……出於避諱的需要,各種避諱的方法也應運而生,其舉要,則有:1.作“某”、2.作“某甲”、3.標“諱”、4.省闕、5.代字、6.改稱、7.更讀、8.缺筆、9.變體、10.草書、11.拆字、12.連字、13.曲說、14.析言、15.倒言、16.填諱、17.覆黃、18.覆絳。(1-18各方式詳細內容說明…皆省略)

總之,古人爲了顯示尊君崇祖、敬上重尊,確實曾經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精心設計出許許多多荒誕可笑、自欺欺人之所謂避諱形式來。而這一切,則都是在强烈的封建宗法觀念支配下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的。
避諱的結果,往往導致人名、地名、官職名、書名,以及其他各種專名的變易,甚至造成史實的改竄、古書的淆亂,給讀者帶來困惑與麻煩。
各個朝代都有哪些避諱字?用什麽方法來回避?回避的結果在當時曾經引起什麽人事、名物方面的變動或變化,於古籍中有何反映?這些情況對於研究中國文史的人,以及一切需要利用古書材料進行研究工作的人來説,都是十分重要的。由此也使我萌發了編寫一部材料充實、方便使用的歷代避諱字工具書的動機。
本書在廣泛吸收前人避諱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寫成,其中特別是利用了清代周廣業氏《經史避名匯考》的豐富避諱材料,借鑒了民國張惟驤氏《歷代諱字譜》以諱字立條目的編寫體例,採納了近人陳垣先生《史諱舉例》中的某些避諱學理論;本次改由中華書局出版,又吸取了吳良祚先生《太平天國避諱研究》中關於太平天國避諱的諸多實例。特此説明,以示不敢掠美。
歷代避諱資料極其繁富,而本書編寫倉卒,加之筆者學力所限,挂一漏萬,在所不免,幸讀者不吝賜教。


【《歷代避諱字彙典》凡例】


一、本書以廣義避諱材料為收集對象。以敬諱材料為主,兼及忌諱、憎諱材料﹔以史料為主,但也不完全排除非史(如小說)材料。
二、全書根據各朝或各人之避諱本字設立條目,共立字詞條目一〇四三條,均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三、條目下匯錄歷代避諱史實。其有一字而數朝或多人共諱者,則按時代先後分〔一〕、〔二〕、〔三〕……予以撰述。
四、一條中凡屬一朝或一人之諱,避諱史實按照先正諱後嫌名原則,同時根據所用避諱方式進行編排,以便讀者從整體上把握避諱情況。
五、為使各條目下所列避諱材料眉目清楚,本書儘量以〔〕號標出避諱方法或形式,如〔省闕〕、〔代宇〕、〔辭官〕等等。另外,有關觸犯名諱的材料,以及某些筆者認為錯誤或可疑的材料,也分別用〔〕號標明〔觸犯〕、〔疑誤〕或〔存疑〕。
六、出於以上同一目的,本書又多以〈〉號標示避諱行為所關涉之方面或範疇,如〈姓氏〉、〈人名〉、〈縣名〉、〈篇籍〉等等。
七、某些條目後,根據需要略加按語,或指出其避諱事實在避諱史上的位置,或評價前人議論的得失,或說明諸如諱、代字間音義關係、禁忌因由等問題。
八、唐後避諱多行缺筆之法,尤以缺字未筆為常見,其材料至多,而又不難辨識。本書為省篇幅,所立諱字條目下,凡已見其他避諱史實者,一律從省。
九、本書注重工具書的資料性及檢索性,引用材料一律標明出處。書後並附一書中所涉全部避諱字(包括正諱與嫌名)、避諱代用字、因避諱而產生或竄改的人名、地名、書名、職官名等專有名詞為檢索對象的四角號碼綜合索引。




【使用方式】


進入「引得市」後(http://www.mebag.com/index),點選上方選單:工具書→語文辭典,即可檢索查詢。

【小額贊助】

http://www.mebag.com/index/donate.asp
※贊助平台建議使用「支付寶」






----

王彥坤:《歷代避諱字彙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7月。
ISBN:978-7-101-0699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引得市」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

2012年本人創立的「引得市」,12年後已經成為古文字教科書的推薦工具之一。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825368797 9. 引得市 http: //www. mebag. com/index 引得市網站由臺灣造形藝術與資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