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秦簡文字「矢」、「夭」字形的小小差異

 秦簡文字「矢」、「夭」字形的小小差異

「矢」如果筆畫寫的不夠斜,就會像「矢」字




「古音小鏡」新專欄2025.9.15新公開「秦簡字形庫」

 「古音小鏡」新專欄2025.9.15新公開「秦簡字形庫」

查詢秦簡文字很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玩玩看! 「為」和「爲」 「恒」與「恆」 「强」與「強」 類似這些字,查詢需要注意 網址:http://www.kaom.net/jianq.php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今年的iphone17 pro

 今年的iphone17 pro

和「漢字探偵事務所」顏色一模一樣! 支持訂閱 iphone17 pro https://www.youtube.com/user/ebag0910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五十年前的今天:19750910〈我喝過的怪酒〉三上小記之一(一藏)

 五十年的今天:19750910〈我喝過的怪酒〉三上小記之一(一藏)


【說明】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日(十八年前,好久…)


當天是筆者生日,正在報社上班,想知道這一天有什麼特別的「新聞」?空閒時查詢報社的資料庫,以「王壯為」先生為關鍵字,查到了這篇文章,覺得很有趣,就存下來了。


今天是二〇二五九月十日,人生到了「知天命」的階段。查詢電腦中「0910」,諸多檔案中,這個圖檔特別顯眼。筆者並不愛喝酒,當兵在小金門喝高粱、留學日本喝清酒因為天氣冷,或者在篆刻聚會與老師師兄姊喝「約翰走路」。所以都是特殊、特別情況下才有喝。平時沒有喝酒的習慣,比較喜歡喝黑咖啡。


文章中作者回憶,第一次喝這種怪酒在民國二十七年,距離現在已經八十七年,文章的用語「土豹子」,我們現在都說「土包子」,現在聊天,對人說:「土豹子」可能已經沒有人知道什麼意思了?


還有「義意」,學校規定或者習慣,現在大家都說「意義」。


十八年前,筆者查報紙資料的時候,並不知道「作者」是誰?十八年後的今天,從「洞天山堂」知道,原來作者是鼎鼎大名的「莊嚴」先生。


2013年2月2日刻寫完「核電歸零」之後,用毛邊紙又寫了「莊嚴」二字,當然跟上面的作者無關。當時可能是看到YT影片聖嚴法師和恩人見面的那種情境,有感而發所的內容。


文章出現的人物,對筆者來說像是「上古神人」一樣,一篇文章帶出的歷史、人物故事,相當有趣耐人尋味,相關的各種內容,都貼出來一併紀錄。


※文章有二處字跡不明,以符號「●」替代。














【原文】〈我喝過的怪酒〉三上小記之一(一藏)

刊1975年09月10日《中國時報》12版


有一天,與王壯為先生聊天,他說想寫一篇文章專說曾喝過的怪茶。我說很好,你如寫怪茶,我便來一篇怪酒,兩人說完,哈哈大笑,也就罷了,日久已經忘懷。近日高上秦兄及夏元瑜先生接連在電話中索要文稿,軍令緊急,如何應付,大為慌恐,於是想起談怪酒這事來,遂即拉拉扯扯寫來塞債。


中華男兒,不問古今,大概沒有人沒喝過酒的吧?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有這玩藝兒,因它以致傾家、亡國、喪身,不知有多少,但有節制獨酌可以消憂解悶,啓發靈感,兩杯燒刀子下肚,却也奇怪,寫字、繪畫、作文,都覺特別興奮,與人同飲,比手劃脚,談天說地,好處更是不可以醬油。往古不說,現在由北到南,自東往西,酒的類別,眞太多啦,却無「怪酒」這一名稱,有之,我始作俑,他人看來或許毫無奇怪,正所謂少見多怪是也。


閒言表過,文歸正傳。酒,飲料之一,怎樣入肚?或叫作喝,或叫作飲,我所謂怪酒之怪,既不是喝,更不是飲,却用管子往肚裏吸。再說酒既是飲料,必為流質,把酒罈子搬將過來,待我一看,酒,確是酒,却不見一滴水份。未飲之前,先取一壺滾水,沏入乾的酒麴,一經水泡,片刻之間變成為酒,散出濃厚香味。但在此時,並不將罈中的酒,進酒壺,再斟入酒杯,(如今一般飲酒辦法,先把瓶中酒倒入大玻璃茶杯中,再由玻璃茶杯倒入玻璃酒杯中,分給每人,酒壺廢而不用,飲酒而須茶杯,我所不解。


也不知是那個缺德帶冒煙的土豹子,胡出主意興的「急須」辦法。——急須,乃日本一種酒壺的名稱,謂急須也,原出自我國,並非引用日語——倒也有一樣好處,凡是怕喝酒的人,不必看見同桌中某君的太太就醉了—此中詳情請閱文末「附帶一提」的話。)祇是插進若干蘆管到罈中,在座有多少人,便用多少蘆管,長度恰好到人嘴邊。酒罈在中央,屹立不動,客人盤腿坐在周圍。(古時坐都盤腿,如今之坐,古人叫「據」,日人似叫作掛。)便可以用蘆管各吸罈中之酒了。飲用多少,飲用快慢,任憑個人自由,互不干涉。譚中的水,也即是酒,待將竭盡之時,可以再注滾水,如此可往復三四回,當然每下愈况,愈後酒味愈薄了。


酒的顏色,像是微黃,酒的滋味,難以言說,似乎米酒一類,至於中酒麴,米穀多種,又有藥料香料極為複雜,當年喝此酒時,少不更事,不求所以,事隔又三十餘年,腦中健忘,可惜可惜。


我第一次喝此酒時,是在民國二十七年,住在重慶南岸向家坡。在那兒認識當地一位紳糧,人稱李大老爺,他的大名,今也忘了,祇知南岸的南山中學由他創辦,我家的大太保—莊申—就在此校讀書。李大老爺告我,此酒產於川西,只有家庭製作,店舖没有賣的。當日我與一同作客的劉峨士君,都為此酒傾倒,吃的大醉而歸。吿辭時,主人贈我兩人各一大罈,面告:以常久存儲,不致敗壞,如需引用,臨時注入滾水即可。勝利還都,我將此酒帶到南京,曾邀酈衡叔、朱豫卿,到朝天宮我家開罈同嘗,都讚不絕口。


總刮以上,此酒特點有三:㊀ 製作原料複雜。㊁ 存儲時,並無滴水,●以久存不壞。㊂用管吸取,方式特別。從前以為只有西康有之,近來閱讀稍廣,方悉自古有之,不限西康一代。


酒名為『ㄗㄚ』或『ㄓㄚ』有的寫「雜」字,有的寫作「咂」字各有義意。雜者,謂其製作複雜。咂者,謂其不用口喝,而用管吸。考之前人記載,此外上有「蘆酒」「筩酒」「雜麻」「釣藤」「釣竿」「鑪酒」「竿兒」「𠯗麻」「瑣力麻」「●筒」等等名稱。


據近人瞿宣潁人物風俗制度叢說云「莫子偲友蘭蘆酒詩三首,附以說云,杜子美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句云蘆酒多還醉。宋莊倬雞肋篇,關右塞上人造噆酒,以笛管吸入瓶中,杜詩蘆酒蓋謂此。蔡夢弼草堂詩箋,大觀三年郭隨出使虜舉蘆酒問外使時立愛,立愛曰,蘆酒黍穀醞成,可發醅,不取搾也,但力微飲多則醉,子美之言信驗。自是言杜詩者并謂蘆酒即今咂酒。遵義當秋冬之交,以高粱或雜稻小米麥稗釀可陳久益美!然則此酒自元魏已有之,猶不始自唐也」據此,這種怪酒(一)有各種名稱。(二)自古有之,至少在李唐以前。( 三)西南各省皆有,不限川康一處。惟麴存置,飲時臨時加水,前人似未言及。拉雜成此,用博識者一笑,本省不少各方通人,倘有以教我,尤所企盼。(六十四年八月卅日揮汗于洞天山堂)


附帶一提:此話怎講?原來是一「笑話」。不妨談談,以為讀者諸君助興。一群不善飲酒的人,一個說「我看見酒就醉了」,一個說「我看見酒壺就醉了」,第三人說「你二位都是大量」,手指另一人說,「我看見你太太就醉了」,眾人吃一大驚不知此言怎講,說者不慌不忙道,「我看見你太太罵你的時候,一首彎插在腰際,好像酒壺的把兒,一手揚起,比比劃劃,好像酒壺的嘴,所以我就醉了」。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20070910(18年前的今天)

 2007.9.10


18年前的今天 我在報社畫的 隔年辭掉工作 去日本讀博士





《莊子.山木》

 

《莊子.山木》

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阿良廿年的時間軸

阿良廿年的時間軸


2005碩士畢業

2006 結婚

2008 赴日攻讀博士

2008 大女兒出生

2010 二女兒出生

2013 三女兒出生

2020 博士學位取得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20250906《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50906《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7829990709270047


【資料庫訂閱制】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製作說明】

今天是「中元節」,所整理的內容,剛好和「好兄弟」有很大的關係。二十多年前從恩師研究中知道《睡虎地秦簡》,也知道裡面有很多篇章,《日書》甲種、《日書》乙種是最後的部份,所以並沒有很仔細的瀏覽閱讀。


近期從b站看了一些王子今先生的演講影片,有早期的也有最近幾年的。王教授在秦漢歷史、民俗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筆者很想了解更多。所以八月份也整理了二種著作,如《秦漢交通考古》、《錢神:錢的民俗事狀和文化象徵》。還有很多有秦漢相關的資料,等有空再來整理。


這本書雖然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著作,對筆者來說就像是今天才出版一樣,非常的新鮮有趣。如果回到23年前,書放在眼前,大概也不一定能讀的下去?有時候就是緣份,想知道的事物,慢慢都會被你的宇宙吸引過來吧?


一頁一頁,邊看邊處理書籤,有時候會讀一下內容,有些部份好像是命理書一樣,相當有趣,流行很多年的日本動漫「鬼滅之刃」,在近期因為劇場版又重新讓人見識到動畫發揮到極致的天花板。


要徹底的把「鬼」消滅,必須要把「脖子」砍掉!今天整理的目錄索引中,竟然也有提到。《日書甲種.詰》35背貳/132反貳」說:「人以良劍㓨(刺)其頸,則不來矣」,還有說鬼會變成人,藏身在人群中,如果這棵樹被「雷」打過(雷之呼吸?),這樣的木頭鬼也會怕…等。這類相關的內容大部分都在《日書甲種.詰》。此外,還有最早滅火要用「白沙」的紀錄。


九《日書甲種.生子》142正肆:「丙午生子,耆(嗜)酉(酒)而疾,後富」(※最早提醒我們飲酒不能過量)


還有其他的內容也相當很有趣,索引製作完成,瀏覽就很方便了。





字列 867

缺字 20

總字列 887



【修正備忘】

原始 改為

是胃四徼 是胃四敫


內容中有二處的文字是方框內有字,如:

〖軫〗,□乘車馬

〖圂〗居西北㔷,利豬,不利人

暫時以〖軫〗與〖圂〗表示。





【使用說明】

未來「引得市」會補上選單,目前先以網址進入使用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目錄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rishu_jiazhong_shuzheng/List.asp



【總序】

呈獻在諸位讀者面前的這套叢書,是現今學術界的一項前沿研究,即簡帛書籍研究的最新成果。


歷史上每個時期的學術研究都有其前沿,而什麼是當時的前沿,常是由一些重大的發現決定的。簡帛的發現、整理和研究,近年已成為熱門。特別是最近幾年,由於有學術價值極高的簡帛材料公布,這方面研究更明顯地處於前沿地位,形成國內外學者集中的焦點。一系列新發現的訊息,在會議或著作裡提出的觀點,都屢次為媒體突出報導,吸引著公眾的注意。什麼是簡帛,簡帛有哪些內容,研究簡帛有怎樣的意義,對學術發展將帶來何種影響,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簡帛乃是中國古人用來書寫文字的主要載體。簡制以竹木,至少在商朝即已有了;帛則是絲織品,作為書寫材料要晚一些。簡帛的性質,大體說可以區分為書籍和文書兩大類,其他如書信、遣策等當附屬於後者。簡帛在古時非常普遍,然而因為質地脆弱易壞,多已消失無存,只有少數幸得保留於地下,為後人發現。


大家知道,歷史上為人艷稱的這方面發現,有“孔壁”、“汲冢”。“孔壁”系西漢景帝末年,封於曲阜的魯共王修建宮室,拆毀孔子宅墻,發現了為逃避秦火匿藏的書籍,有《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數十篇。“汲冢”是西晉武帝時,汲郡人盜發戰國魏墓,出土竹簡七十五篇,有《紀年》、《師春》、《瑣語》及《易經》等。這兩次發現都是書籍,在學術上造成很大影響。此外,史書所記零星發現還有不少,只是不如這兩次量多,影響也很小而已。過去發現的這些材料,原物均未留傳下來,今人無法得見。


現代發現簡帛,始於百年以前,即上一個世紀交替的時候。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塔裡木河流域,二十七年(1901)英國所派斯坦因在尼雅河下游,都發現了木簡,年代多為魏晉。此後西北木簡出土不絕於書,但性質系以文書為主,其間書籍很少,而且限於初學用書及占卜數術之類。書籍的集中出土,首推1942年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中盜掘發現的一批帛書。不過其文字不易釋讀,加上除一件完整的以外長期沒有著錄,在學術界的影響有限。後來,1957年河南信陽長台

關楚墓所出竹簡有一些被指為“最早的戰國竹書”,1959年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墓出土《儀禮》木簡,也很珍貴,但只是在專業學界範圍內得到重視。


70年代初,情況有了急遽的轉變。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出土大量竹簡書籍,包括《吳孫子》即《孫子兵法》、《齊孫子》即《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等兵書,以及《晏子春秋》等等。兩《孫子》的並出,消除了學術界長期存在的疑謎,引起了震動性的效應。隨之,1973年發現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1975年發現的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1977年發現的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竹簡,等等,一波接著一波,構成了影響深遠的浪潮。大量簡帛“驚人秘籍”的出現,迫使學者們對學術思想史的若干根本問題作重新審查和思考。


與70年代發現的簡帛書籍年代為秦漢不同,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乃是戰國中期不晚於公元前300年的竹簡佚書,而且兼有儒、道的著作。這批竹簡於1998年5月公布,立即把簡帛研究推向新的高潮。關於這一點,只要看郭店簡整理報告出版當月,在中國和美國都召開了專門的研討會,便足以說明。在美國達慕思大學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內容已輯為《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一書,先後出了英文版與中文版。


另一批楚簡,發現時間估計同郭店簡差不多,其年代也相接近,1994年入藏於上海博物館。上博簡包括儒家等方面書籍,據報導有約八十種,也激起學者的極大興趣。

郭店簡、上博簡的討論,迅即成為各次有關研討會的中心。這樣的會議,可舉出1999年10月在武漢大學召開的“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年8月在北京大學的“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9月在長沙的“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

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3月在清華大學的“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7月在上海大學的“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8月在安徽大學的“新世紀歷史文獻前沿論壇研討會”。會議的頻率加增,顯示出學術界熱度的升高。


簡帛書籍的發現研究作為學術的前沿,帶動了不少學科的進步,影響是多方面的,但關係最直接、影響最重大的,顯然是學術思想史。我曾再三說過,由於簡帛的出現,古代學術思想史必須重寫,這是沒有任何誇張的。實際上,因為新發現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典籍,對古代學術思想看法的改變,同時也必然波及對後世,一直到近代若干學術思想問題的認識。在這一點上,關於20世紀學術思想史中疑古思潮的討論,可說是很好的例子。


1998年9月,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了“20世紀疑古思潮回顧學術研討會”。會上不少學者在講話裡提到簡帛研究在該方面的作用。疑古的一個主要內涵,是對古書的懷疑,而簡帛書籍的發現,確實給了大家很好的機會,對疑古思潮所達到的結果進行衡量。國內外都有些學者擔心,在疑古的論點被否定後,將導致陳舊的信古的復歸。我以為這種“危懼”其實是不必要的,簡帛研究所帶來的只是對傳世古書更嚴密、更實事求是的考訂審查。對於疑古思潮的進步性應有充分肯定,對其不足及副作用則須補充和修正,並提高到方法論上來反省。國內己有若干論作談及這類問題,國外也有學者論到(如淺野裕一《戰國楚簡與古代中國思想史的再檢討》,《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六號,2002年3月),這也是簡帛研究影響的一種重要表現。


清華大學鑒於這方面研究的前沿意義,在1999年秋天啟動了基礎研究項目“出土簡帛與先秦秦漢思想史研究”。承擔這一項目的,除思想文化研究所外,還有中文系和法學院的學者。我們舉行了簡帛講讀班,設置了系統講座,編印了《清華簡帛研究》第一、二輯,與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合作出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論文集》,並同台灣輔仁大學文學院一起主辦了上面提到的“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研討會”。研究所還培養有關方向的研究生。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得到很多位同行學者專家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在這裡要特別表示感謝。


目前簡帛書籍的研究正是方興未艾,不斷有新材料出現發表,內容珍異,種類繁多,促使整理與研究工作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在繼續發展,新的成果層出不窮。現在這套叢書就是環繞簡帛與學術思想這一前沿主題,作多角度、多層面的探討。


這裡還要特別感謝出版叢書的湖北教育出版社。讀者都熟悉,湖北教育出版社歷年來印行過許多高質量的學術著作。各位編輯先生從一開始就關切我們的項目,給予多方面的協助,現在又投入大量心力,使這套叢書及早問世,對此我們當長志不忘。


李學勤

2002年10月18日

于清華園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前言】

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竹簡1155枚(另有殘片80片)。內容計有10種:①《編年記》;② 《語書》;③《秦律十八種》;④ 《效律》;⑤《秦律雜抄》;⑥ 《法律答問》;⑦《封診式》;⑧《為吏之道》;⑨《日書》甲種;⑩《日

書》乙種。這是第一次發現秦簡。其內容之豐富,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前所未見的寶貴資料。


雲夢睡虎地秦簡出土之後,一批著名學者專家集中進行整理,1978年有《睡虎地秦墓竹簡》平裝本出版。不過簡數占睡虎地秦簡三分之一的《日書》甲種和《日書》乙種當時被看作“唯心主義的天命論的產物”而沒有收入。1981年版《雲夢睡虎地秦墓》初次披露《日書》圖版和初步釋文。1990年出版的《睡虎地秦墓竹簡》精裝本則將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的10種簡牘資料全部收齊,包括全部照片、釋文、注釋,其中6種並附有語譯。《日書》甲種和《日書》乙種重新編號的圖版以及釋文、注釋在整理小組十數年研究的基礎上正式刊布。1978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簡》

平裝本和1990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簡》精裝本均由李學勤先生定稿。


《日書》是選擇時日吉凶的數術書。

巫殘活動,數術之學,在秦代以及前後臨近的歷史時期曾經有十分廣泛的社會影響。當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處處都可以看到這種文化形式的作用。比如傳統禁忌形式,就曾經十分嚴格繁密。睡虎地秦簡《日書》的內容中,就有關於行歸宜忌的繁雜細密的規定,規範限制著人們的出行交往。通過這批資料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在神秘主義文化影響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自覺和自由都是很有限的。


民間禮俗迷信的影響,往往通過“巫”的作用集中表現出來。漢並天下後,長安設祠祀官,分別有梁巫、晉巫、秦巫、荊巫,我們還可以看到反映胡巫和越巫活動的史料。可見,當時不僅“巫”在民間十分活躍,“大一統”政權的主持者也非常注意尊重和利用各地不同的有關的民間禮俗形式。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述說,秦始皇迷信鬼神,漢武帝同樣特別重視敬鬼神之祀,曾經專門作畫雲氣車,在歷書中的“勝日”駕車以辟惡鬼。漢武帝又在皇室祠祀活動中始用“越祠雞卜”之術。甚至在軍事行動中應用巫術,丁夫人、雒陽虞初等都因以方祠詛匈奴、大宛

而著名。軍事巫術的應用,是漢代戰爭史上引人注目的現象。睡虎地秦簡《日書》中有直接反映“巫”作為社會人文存在的內容。秦代巫和巫術的地位,可以通過睡虎地秦簡《日書》的有關內容得到體現。


民間非官方、非正統的祭祀一般稱作“淫祀”,其祀所設置稱作“淫祠”。淫祀被看作不合禮制的祭祀。對於“淫祀”與“淫祠”的態度,是歷代專制政權的重要文化政策之一。《漢書•郊祀志上》曾經說到當時文化政策的這一基本原則:“各有典禮,而淫祀有禁。”《後漢書•第五倫傳》記載:“會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財產因此匱乏。巫人宣傳,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薦祠者,將發病,臨死時先為牛鳴。這一陋俗,歷任官員未能禁止。第五倫主持地方行政,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其巫祝有依託鬼神詐怖愚民的,都要嚴厲治罪。有妄自屠牛者,

也一律予以處罰。百姓起初有所恐懼,甚至有祝詛妄言者,第五倫嚴厲處罰違禁行為,後來終於禁絕淫祀,使社會文化環境有所淨化,百姓得以安寧。有關秦時的民間信仰,睡虎地秦簡《日書》所承載的文化信息,顯然要較正史的內容更為豐富,更為全面,更為細緻,更為真實。


民間禮俗迷信對正統社會機制有修補和維護的作用。中國古代“符瑞”迷信曾經成為政治文化的特殊內容之一。以西漢時期為例,漢文帝時見黃龍,漢武帝時獲白麟、得寶鼎、獲赤雁,漢昭帝時鳳凰集、神爵集,漢成帝時甘露降,都被看作體現統治成功的“嘉瑞”。王莽政治地位的鞏固,以至終於取得帝位,也曾經以“符瑞”欺騙民眾。中國民間禮俗迷信也可能形成威脅正統政治權威的社會影響。歷代反政府的民眾運動,常常利用民間禮俗迷信作為宣傳鼓動的手段。例如陳勝、吳廣發動起義時就曾經採取了這種方式。魚腹丹書“陳勝王”,篝火狐鳴“陳勝王” ① ,使同行戍卒內心驚恐敬畏,陳勝的威望於是藉助民間神秘主義觀念的作用而顯著提高。討論《日書》,有助於理解當時諸種社會現象的文化背景。我們在睡虎地秦簡《日書》中看到的比較集中的與政治生活相關的資料,有題為“吏”以及“入官良日”的內容。


《日書》作為當時人思想意識和相關禮俗的記錄,是我們認識當時的歷史文化所不能忽視的重要資料。


歷年來,研究睡虎地秦簡《日書》的論著已經出版、發表多種,饒宗頤、曾憲通先生《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較早問世。林劍鳴教授主持的西北大學“《日書》研讀班”推出了許多成果,也因此形成了較為集中的《日書》研究的學術力量。劉樂賢在李學勤教授指導下完成的博士論文《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列入“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由文津出版社於1994年7月發行,將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對於睡虎地秦簡《日書》的研究,饒宗頤先生、李學勤先生、林劍鳴先生等已經進行了開導性的工作。中青年學者中,劉樂賢、劉增貴、吳小強、劉信芳、張銘洽、賀潤坤等也成果累累。筆者《日書》研究的試探,是在以諸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條件下進行的。


在李學勤先生鼓勵下完成的這部文稿,可以看作有關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的研究收穫的匯報。書中略陳一得之愚,不敢期望得到多數學者的首肯。如果有心的學界朋友能夠由此發現點滴借益,則作者內心深以為幸甚!


---

①《史記•陳涉世家》。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後記】

15年前,筆者曾經發表《秦人屈肢葬仿象“窟臥”說》(《考古》1987年12期)一文,試圖從睡虎地秦簡《日書》中發掘有關文化信息以解釋秦式葬俗,嘗試未必成功。此後陸續有零星心得發表,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秦楚行忌比較》(《秦文化論叢》第2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睡虎地秦簡〈日書〉所反映的秦楚交通狀況》(《國際簡牘學會會刊》第1號,蘭台出版社1993年),《睡虎地秦簡〈日書〉所見行歸宜忌》(《江漢考古》1994年2期),《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以見君上數達”解》(《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7輯,三秦出版社2000年),《睡虎地〈日書〉甲種〈稷辰〉疏證》(《簡帛研究二〇〇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秦法“刑棄灰於道者”試解—兼說睡虎地秦簡〈日書〉“鬼來陽(揚)灰”之術》(《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8輯,三秦出版社2001年)等,雖然步履緩慢,但是願意追隨《日書》研究的先行者不斷地學習探索。


已經有學者對多年來秦簡《日書》的研究工作進行了有意義的總結和評述(註1)。可以看到,圍繞秦簡《日書》的文化探索日益走向深入。然而仍然有許多課題,有待於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和探究。例如,秦簡《日書》是否可以看作秦文化在意識形態方面的

代表,“秦人”是否秦簡《日書》中的文化的主體,應當怎樣認識秦簡《日書》中的宗教觀念(註2),以及秦簡《日書》數術系統的源流,究竟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實現其社會影響(註3)等等,都有必要繼續深入研究。


本書所列示的意見,多屬於技術性的工作,對於若干重大論題,缺乏成熟的見解,未敢嘵嘵置喙。相信今後學界共同的研究,可以使諸多問題得以澄清。而青年一代學者的參與,以及以多學科綜合攻關的方式介入《日書》研究,將會使前景更為樂觀。面對未來《日書》研究深闊的新流,筆者自然也願意貢獻涓勺之輸。


本書的完成,得到李學勤先生的鼓勵。陳文豪教授、劉樂賢研究員、劉增貴研究員、劉昭瑞教授、廖名春教授、李天虹教授、高大倫教授等賜示良多。湖北教育出版社孫艷魁先生辛苦編定,付出了勤謹的勞動。謹此一併致謝!


王子今

2002年10月7日

於北京大有北里


----


(註1)張強:《近年來秦簡〈日書〉研究研究評介》,《簡帛研究》第2輯,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版;張顯成:《述評文章要注重內容的科學性》,《中國史研究動態》2002年6期。

(註2)有學者認為,“《日書》所代表者不應為‘秦文化’此一不明確的指謂,而應代表流行於戰國末年時各地中下階層之某些文化習俗;而《日書》中之宗教則為一種自足之宗教信仰之產物,吾人不應以現代某些特定之有關宗教之定義去衡量其是否‘成熟’,而應討論此信仰在當時人生活中之意義及影響”蒲慕州:《睡虎地秦簡〈日書〉的世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2本第4分,1993年4月。

(註3)有學者認為,“擇日占卜的傳統來自官學”。劉瑛:《讀〈左傳〉的擇曰歷忌》,《文史》2001年1輯,總54輯。



【延伸閱讀】

20250905《秦簡牘合集(壹)》與《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5/09/20250905.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7427511236563107


20241116《秦簡牘整理與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1/20241116_1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7250131699


20250820《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司空》簡牘圖版與數位摹本研究教材開箱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5/08/20250820.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1660081042219635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數位摹本製作紀錄(2)剪接版

https://youtu.be/7OlVB3tQbg8?si=bZoHDrFVl4cpbvwj&t=1



【資料庫訂閱制】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很多人看動漫「鬼滅之刃」才知道~

 很多人看動漫「鬼滅之刃」才知道~





「おに」得要砍脖子,

很多人看動漫「鬼滅之刃」才知道~

二千多年前的秦簡,也有寫到:

「人以良劍㓨(刺)其頸,則不來矣」


出:九《日書甲種.詰》35背貳/132反貳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20250905《秦簡牘合集(壹)》與《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50905《秦簡牘合集(壹)》與《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7427511236563107


【資料庫訂閱制】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製作說明】

《睡虎地秦墓竹簡》對筆者來說有一種親切感,十多年前開始,陸續處理「數位摹本」,最早的是「為吏之道」,2024年再用「《秦簡牘合集(壹)》」的版本重新處理一次。「數位摹本」是筆者作為秦簡書法學習教材。八月底處理的《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司空》是最新的內容。


《秦簡牘合集(壹)》有釋文,也有放大的紅外線圖版,平時使用的頻率很高,今天終於完成目錄索引的製作。不敢許願做完全部簡牘,有興趣的內容一步一步製作比較自在一點。


索引製作後,試著也補充1990年文物出版社的《睡虎地秦墓竹簡》,不過「簡號圖版」與目前的索引無法契合,如果目前學界使用的頻率高的話,再考慮另外處理一個單獨的資料庫。大家如有其他常用、重要的文獻索引,歡迎來訊、來信聯絡提醒筆者製作。



字列 4843

缺字 0

總字列 4843


【修正備忘】

「叁」改「參」

「爲」改「為」

「九《日書甲種》123背/44反」空白簡,在放大版中沒有列出來





【使用說明】

未來「引得市」會補上選單,目前先以網址進入使用

「《秦簡牘合集(壹)》目錄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qinjiandu_heji_01/List.asp


※游標點選「簡牘名稱」欄位內的文字,有複製的功能(簡牘名稱+簡號),如果點選「簡號」,則複製的只會有「簡號」。


【※RMP檔名設定】

請分別設定為「秦簡牘合集(壹)」與「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



【※特別說明※】

圖版部份《日書甲種》與《日書乙種》,因正簡牘有分段(壹…捌)與正反面的原因,無法精確的呈現位置,故簡牘名稱用大標題呈現,不寫出細部原始簡名。


例如:「九《日書甲種.稷辰》31壹」與「九《日書甲種.葬日》31貳」,同時在31簡,圖版名稱無法並存。


如果要查詢《日書甲種》與《日書乙種》的釋文,我們建議,在左上角「每筆頁數」選擇「50」(增加顯示的列數),搜尋匡直接輸入「125」。所以,如果您要找尋《日書甲種》的某一個簡的「釋文」,比如說:「125」,請不要在「簡牘名稱」選單中選擇「九《日書甲種》」。因為標題選單「九《日書甲種》」內的只有「圖版」的部份。


再補充一下,如果要查詢「《秦律十八種》」的某一簡,比如「125」,也不要在選單上選擇「三《秦律十八種》」,因為這一列只有「說明」的部份,其他的簡標題都是細項的內容,例如:「三《秦律十八種.司空》125」。


以上這些特殊的簡牘名稱設定,特別得注意。其他簡牘沒有名稱下的細項,就不需要採取這種方式,例如:「六《法律答問》」等。


簡名有重複名稱的情況,如:「七《封診式.□□》」分別是「19、20」簡」與「34至36簡」




【《秦簡牘合集(壹)》凡例】

一、《秦簡牘合集》收錄歷年出士的秦簡牘7批,分4卷;睡虎地11號墓竹簡、4號墓木牘(卷壹),龍崗簡牘、郝家坪木牘(卷貳),周家臺簡牘、嶽山木牘(卷畫畫),放馬灘簡牘(卷肆)。

二、每批簡牘包含有發現、整理和資料發表情形的概述(內容比較複雜的部分另加說明)、釋文、注釋與圖錄,並附有主要參考文獻。

三、釋文一般按內容分篇。簡牘原有篇名的,使用原篇名。原無篇名的,沿用整理者或研究者所擬篇名。原無篇名或原擬篇名不宜沿用的,據文意擬訂加。

四、一般沿用先前發表時的簡牘編號和基本順序。編連、綴合調整的意見,在相應注釋中說明。祇在有較大把握的場合,才對編連、綴合加以改動。改動後編號不變。

五、釋文一般用通行字寫出,不嚴格按簡文字形隸定。內容相接的簡文,釋文連寫。分段、分章者另起行。不連接和不能確定連接的簡文,釋文空一行書寫。釋文中簡牘號加陰影表示。簡牘編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分欄用壹、貳、參等表示,牘文中的分列用Ⅰ、Ⅱ、Ⅲ等表示。原綴合竹簡需要析分者,析分後各片在原編號後加A、B、C等表示。

六、異體字、假借字隨文注出通行字,寫在()號內。確認的錯字隨文注出正確字,寫在〈〉號內。根據殘畫和文意可以確認的字寫在【】號內。根據文意或他本可以確切補出的缺文,寫在〖〗號內。筆畫不清或巳殘去的字,用□號表示,一個“口”對應一個字。字數無法確認的,用......號表示。竹簡殘斷,用⧄號表示。奪字或衍字,釋文照錄,而在注釋中說明。原已削去的字,用“○”表示。

七、簡牘中提示分篇、分章、分條的墨點、墨團、墨塊照錄。其他符號一般不保留。合文和重文號一般直接析書。

八、注釋中,引述先前整理者的釋文、注釋,一般逕稱“原釋文”、“原注釋”或者“整理者”、“再整理者”,在不引起誤解的情形下,不標出作者、版本和頁碼。本次整理者的意見,在無先前意見時,逕直寫出;在有先前意見時,加“今按”表示。

九、注釋中的引述盡量簡明,一般擇要引述論點和主要論據。引述其他學者的表述,凡有明顯筆誤或者核對未精者,逕行改過。引述析出文獻時不標注頁碼。

十、“主要參考文獻”中各條文獻後附有簡稱。書中引述時逕用簡稱。

十一、圖版有原大、放大兩種。原大圖版以早期常規圖像為主,以盡量反映出土時的狀況。並酌情加配紅外影像。放大圖版為原大圖像的2倍,在常規或紅外影像中選用效果最佳者。圖版編號與釋文對應。紅外影像編號下加波浪線,以與常規圖像區別。



【《秦簡牘合集(壹)》後記】

雲夢睡虎地4號秦墓木牘與11號秦墓竹簡的再整理,由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與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完成。

睡虎地11號墓竹簡再整理,由彭浩先生、劉樂賢先生、萬全文先生、晏昌貴先生、伊強先生五位承擔。法律部分由彭浩先生執筆,《日書》甲、乙種由劉樂賢先生執筆,{葉書》由晏昌貴先生執筆,《語書》、《為吏之道》由伊強先生執筆。文稿和參考文獻的統合,由彭浩先生和陳偉完成。陳偉統稿時,還在與作者討論的基礎上,對釋文、注釋和編連作有修訂。

4號墓木牘再整理,由萬全文先生和陳偉共同完成。

再整理使用的常規照片,現存於湖北省博物館資料室,由蔡丹掃描。4號墓11號木牘的彩色照片,由蕭聖中提供。紅外影像由彭浩、魯家亮、蔡丹、翁蓓等攝取。整理工作中使用的圖像,由柯秋白、劉青、鐘意處理。出版用的圖像處理,由雷海龍負責。圖像的挑選,由彭浩、雷海龍、陳偉負責。雷海龍在處理圖像時,還有多處重要發現。如《秦律十八種﹒倉律》簡31“不備”二字殘片誤綴的訂正和《法律答問》簡101“盜”字(原釋“有”)、《封診式》簡31“卒”(原釋“吏”)等字的改釋。




【《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凡例】

一、《秦簡牘合集》收錄歷年出土的秦簡牘7批,釋文注釋修訂本分4冊:睡虎地11號墓竹簡日書以外部分在第1冊,日書及4號墓木牘在第2冊;龍_簡牘、周家臺簡牘、嶽山木牘在第3冊;放馬灘簡牘、郝家坪木牘在第4冊。

二、每批簡牘包含有發現、整理和資料發表情形的概述(內容比較複雜的部分另加說明)、釋文與注釋,並附有主要參考文獻。

三、釋文一般按內容分篇。簡牘原有篇名的,使用原篇名。原無篇名的,沿用整理者或研究者所擬篇名。原無篇名或原擬篇名不宜沿用的,據文意擬加。

四、一般沿用先前發表時的簡牘編號和基本順序。編連、綴合調整的意見,在相應注釋中說明。衹在有較大把握的場合,才對編連、綴合加以改動。改動後編號不變。

五、釋文一般用通行字寫出,不嚴格按簡文字形隸定。內容相接的簡文,釋文連寫。分段、分章者另起行。不連接和不能確定連接的簡文,釋文空一行書寫。

釋文中簡牘號加陰影表示。簡牘編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分欄用壹、貳、參等表示,牘文中的分列用Ⅰ、Ⅱ、Ⅲ等表示。原綴合竹簡需要析分者,析分後各片在原編號後加A、B、C等表示。

六、異體字、假借字隨文注出通行字,寫在()號內。確認的錯字隨文注出正確字,寫在〈〉號內。根據殘畫和文意可以確認的字寫在【】號內。根據文意或他本可以確切補出的缺文,寫在〖〗號內。筆畫不清或已殘去的字,用□號表示,一個“□”對應一個字。字數無法確認的,用……號表示。竹簡殘斷,用0號表示。奪字或衍字,釋文照錄,而在注釋中說明。原已削去的字,用“〇”表示。

七、簡牘中提示分篇、分章、分條的墨點、墨圑、墨塊照錄。其他符號一般不保留。合文和重文號一般直接析書。

八、注釋中,引述先前整理者的釋文、注釋,一般逕稱“原釋文”、“原注釋”或者“整理者”、“再整理者”,在不引起誤解的情形下,不標出作者、版本和頁碼。本次整理者的意見,在無先前意見時,逕直寫出;在有先前意見時,加“今按”表示。

九、注釋中的引述盡量簡明,一般擇要引述論點和主要論據。引述其他學者的表述,凡有明顯筆誤或者核對未精者,逕行改過。引述析出文獻時不標注頁碼。

十、“主要參考文獻”中各條文獻後附有簡稱。書中引述時逕用簡稱。



【延伸閱讀】

20241116《秦簡牘整理與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1/20241116_1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7250131699


20250820《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司空》簡牘圖版與數位摹本研究教材開箱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5/08/20250820.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1660081042219635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數位摹本製作紀錄(2)剪接版

https://youtu.be/7OlVB3tQbg8?si=bZoHDrFVl4cpbvwj&t=1







【資料庫訂閱制】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20250902塗鴉-炎

 塗鴉-炎




20250901「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拾參)字根研究」字頭索引數位化完成

 20250901「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拾參)字根研究」字頭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




【製作說明】

2019年開始,我們陸續製作,完成了九種字根索引:

《《說文》小篆字根研究》〈五百四十部首與五百四十六字根比較表〉(2019)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柒)字根研究》(2021)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九)》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參)》(2021)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六)字根研究》(2021)

《齊系文字字根研究》(2022)

《戰國璽印字根研究》(2022)

《甲骨文字根研究》(2022)

《金文字根研究》(2022)

《楚系簡帛字根研究》(2023)


如果您是「引得市」的訂閱者,加上今天剛上線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拾參)字根研究》,就有十種古文字字根可以查詢,應該是「謹此一家,別無分號」吧?


今天發表的字頭索引,作者石祐菘是台師大國文所羅凡晸老師指導的研究生。8月18日凌晨1點58分寄給筆者。這個時間一般人可能早就入睡。我還是在電腦前,聽到提示音,半夜還能收到索引資料非常的開心。過去幾年羅老師為「引得市」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研究資料,這次又將最新指導的碩士論文提供出來,非常的感謝。


作者提供的檔案,缺字部份是圖檔呈現,筆者重新調整為缺字編號。因主站欄位設計問題,所以把「類」與「部」合併,以「/」區隔,原始作者整理的各種資訊都能呈現出來。字根比較特別的二筆字頭有「〇A(璧)」與「〇B(圓)」這二筆。新造1缺字「s009-464 」。


在名師與口試委員的指導下,繁雜的楚文字字根研究都能完成,未來面對其他研究課題,應該都能迎刃而解,期待作者未來的學術發展。



字列 473

缺字 18

總字列 491





【使用說明】

進入引得市,上方選單「工具書▼」→「語文辭典」

網址:https://www.mebag.com/index/main/list.asp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拾參)》字根研究摘要】

本論文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至《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參)》為字根分析的材料,針對簡文中的字形進行字根分析,並以唐蘭「自然分類法」為基礎,將析得之字根歸納為七大類。


本文析出字根491個,並與前四本楚簡字根研究進行對照比較,歸納出新增字根18個,分別是:〔卩002巽〕、〔卩008s026-009(伏)〕、〔口012告〕、〔口013㱅(噎)〕、〔須004胡〕、〔手028㘝〕、〔風002兮〕、〔火004燮(𤏻)〕、〔木012𣐺〕、〔屮012韭〕、〔酉003酋〕、〔酉009𠁁〕、〔器019典〕、〔器037尺〕、〔絲016玄〕、〔樂006桴(枹)〕、〔樂007彭〕、〔矢012弦〕。


本文將字表分為十二欄(數字類則為十三欄),細緻分析字根下所收錄的字形,並呈現簡易孳乳表;同時建置字根之通用、同形、訛形交涉關係表,以揭示戰國楚簡文字書寫與形體變異的趨勢與特徵。


以構形本義為分析簡文字形的基礎,並關注字根在戰國楚簡中的形體變化,指出楚簡字根構形能力存在消長現象,分別以「強化」與「弱化」加以指稱。此外,字根初文在字形演變過程中,基於有意或無意的選擇而與特定形體緊密結合,多以組合的形式出現,本文將此趨勢稱為「成組化」。


全篇結構分為三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文獻回顧及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逐類分析各字根,並附字形圖像與字表說明;第三章總結字根分析成果,逐一闡述本文所新增的字根,探討字根之間的形體交涉,並進一步說明楚簡字根構形能力的消長與成組化現象。


關鍵詞:清華簡、戰國楚簡、字根、古文字、構形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拾參)》字根研究謝辭】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頁,才寫一段。」論文寫作的過程是漫長且需要投入大量心力的,我喜歡在夜深人靜時,泡壺茶,坐在電腦前寫論文,有時越寫越有精神,自然而然就忽略了螢幕右下角的時鐘,直至窗外聲聲鳥鳴(寄宿在陽台的小鳥鄰居),才將我拽回現實。


這段時間無疑是很累的,甚至會累到苦笑,有時會充滿疑惑地看著鏡中的黑眼圈,猜想其極限究竟在哪。但我知道自己其實是樂於研究眼前這些戰國楚簡文字的,看到簡文中出現奇特的字形,總是會產生許多奇思妙想,沉醉其中。(其實之前寫到累就放著不寫,跑去西門逛街了,後來才哀號時間不夠,確實有些自作自受。)


能夠完成論文,我要由衷感謝業師羅凡晸教授在論文寫作期間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指導與建議。每當我提出某些字的構形想法時,老師從不直接否定,而是耐心與我討論,一同在螢幕上分析構形,激盪出更多釋形的可能性。除了學術上的引導,老師在中等教育學程的及職涯發展方面,也慷慨分享自身的經驗,提供我許多具啟發性的建議與協助。謹此再次感謝凡晸老師一路以來的提攜與關懷。


誠摯感謝口試委員季旭昇教授與高佑仁教授,於論文審查過程中提供許多寶貴的材料與新的釋形觀點,使我得以拓展視野,進一步充實論文內容。在字根研究方面,關於定義釐清、字形分析、演變脈絡與歸類原則的處理上,兩位老師亦不吝給予深入的回饋,助益良多,謹此致謝。


感謝許學仁老師,在「中國文字綜合研討」課堂中,一筆一劃帶我們領略漢字源流,短短一學期的相遇,讓我體會到老師那份對學術的堅持、對後學的溫厚,以及身為一位前輩學者所散發的風骨與包容。


在碩士班的學習歷程中,有幸受到多位師長的提點,感謝素英老師、炫瑋老師、麗娟老師、淑君老師、維茹老師與華峰老師,在課堂內外給予教導與啟發,使我獲益良多。也感謝母校臺南大學的憲仁老師、素姿老師、王琅老師,以及所有曾經教導過我的師長,亦感謝輔仁大學澤鈞老師於研究道路上給我的鼓勵。


除了良師相伴,還有益友同行。在研究所的歲月裡,感謝一路並肩作戰的夥伴們——簡妤、左珉、盈蓁、羽禾、百合惠、鎧銓、立鵬、俊岑、羽梃、鼎崴、弘偉、清大的星翎、中正的玟霈,大學時期的兄弟宗泰,還有許多好友們,因為有你們的陪伴與支持,碩士班的時光才如此多彩難忘。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與家人,始終如一地支持我選擇國文系,正是因為有你們的理解與鼓勵,我才能無所顧慮地投入自己所熱愛的領域,在學習與探索中自在前行。


石祐菘謹誌

民國一一四年 立秋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閱讀】

20231127《楚系簡帛字根研究》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3/11/20231127.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031585


20220223《金文字根研究》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2/02/20220223.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71295022


20220221《甲骨文字根研究》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2/02/20220221_21.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70519220


20220221《戰國璽印字根研究》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2/02/20220221.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70515920


20220214《齊系文字字根研究》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2/02/20220209.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67514523


2021052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六)字根研究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5/20210522.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74459016


2021052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九)》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參)》字根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5/20210522_22.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74460343


20210522《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柒)字根研究》字根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5/20210522_43.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74461151


20190808《《說文》小篆字根研究》〈五百四十部首與五百四十六字根比較表〉字頭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19/08/20190808.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77293024



秦簡文字「矢」、「夭」字形的小小差異

 秦簡文字「矢」、「夭」字形的小小差異 「矢」如果筆畫寫的不夠斜,就會像「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