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20250822〈曶鼎〉數位摹本完成

 20250822〈曶鼎〉數位摹本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2758392369227580
















【開場白】

其實並沒有開始要製作關於青銅器的「數位摹本」,有興趣的秦漢簡牘就處理不完了,而特別處理〈曶鼎〉(舀鼎)的主要原因,是近期熱衷秦漢刑徒、奴隸的問題,銘文揭示了西周時期「奴隸」買賣的爭訟事件。


銘文出現的「𧸇」字,意思到底是「買」還是「賣」?歷來學者有不同說法,可看徐子黎博論《西周關涉土地制度類金文集注及疑難字詞專題研究》(353頁),「第三章 疑難字詞專題研究」:一 說曶鼎銘文中的“𧸇”,有詳細的分析討論。


姚孝遂先生說:在西周下列的物價基本上是相等的:

五個男奴隸

一匹馬和一束絲

一隻羊、一罈酒和一“寽”絲

七塊田

一百寽“㣱”

五“秭”禾

〈《舀鼎》銘文研究〉87頁


〈曶鼎〉銘文分為三段:

第一段記載周王對曶的賜命(第1~5行)。

第二段記載關於「曶」和「限」的買賣奴隸訴訟案件,「曶」將五個奴隸賣給「限」,「限」以一匹馬」和一束絲作為交換。「限」的下屬「𬇊」和「效父」又要回馬匹和束絲,改用貨幣交易。(第6~16行)。

第三段記載「匡季」的手下在飢荒的年代搶「曶」的十禾秭,「曶」到東宮處控告,判決「匡季」要賠償五塊田、一眾、三臣。但「曶」不滿足,又告到東宮處,東宮又再重新判決。(第17~24行)。


以上簡單的介紹,〈曶鼎〉相關研究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再去找找資料看看。


【製作說明】

引得市v.s漢字探偵事務所研究教材製作系列――〈曶鼎〉拓片圖版與數位摹本釋文對照


拓本原高27.4公分,目前編輯的尺寸比實際上小一點,每個字寬度約在0.5公分左右,有些字會到0.9公分。如果要逐行裁切,基本上1公分的範圍,銘文是涵蓋不會裁切到。這樣的文字大小和秦簡文字是接近的。


筆者以「Affinity Publisher 2」A4格式編排,前後共有10頁。

第一頁是原始拓本圖版,圖版來源是2012年出版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五卷)448頁。第二頁是以拓片圖版修飾清除銘文以外雜點的圖版。第三頁即是本文主角「數位摹本」。


第四頁是〈曶鼎〉釋文,主要參考《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五卷)447頁。依照銘文的斷行排列。釋文製作圖檔,在「Word」以14級「台灣明體(cwTeXMing)」直排輸入,檔案匯出PDF再轉檔成為PNG裁切為24段(行))釋文。


有些文字「台灣明體」無法顯示,換為「細明體」,如:「氒」、「㠯」、「寽」、「𢱭」等字,當中還有擴張E區字,如:「𬇊、𬥱、𬂷、𬇎、𫦠、𬯂、𬛱、𫿪」等八字。其他古文缺字則「古文字缺字資料庫」中的編號缺字(列表如下),插入圖檔編排(寬高各0.5公分)。


第五頁至第十頁,是「修飾後的拓圖版」、「數位摹本」與「釋文」三種並列排版的內容。每頁(A4)排入四行銘文內容,在釋文的左側再排入一次「數位摹本」透明度改為20%。列印後可以作為練習描摹使用。銘文行的內容位置如下:

銘文1~4行(第5頁)

銘文5~8行(第6頁)

銘文9~12行(第7頁)

銘文13~16行(第8頁)

銘文17~20行(第9頁)

銘文21~24行(第10頁)


第9行「束」字殘缺,以第8行的字形挪用補充。

第21行的「s009-276(鞭)」構形描摹不確定。


※圖檔製作尺寸備忘:

「原始拓本」與「數位摹本」依釋文分成24段,每段寬110px(實際寬度約1公分),排版瀏覽時,除了主要內容外,左右行殘留的銘文會有視覺干擾。所以再加工清除左右兩側的銘文,保留中間主要內容(數位摹本灰底的顏色是:c:7、M:7、Y:7)。



【釋文缺字部份】

新造(5字)

s060-361:彳一口日口一夊,彳一口日口一夂

s060-362:𢓸貝,彳屮責

s162-541:辶重㠯,辵重㠯,𨔝㠯

s167-240:林乂金,木木乂金

s215-080:○○

---

s009-276:人𠓥,亻𠓥,亻入一攴,人入一攴

s022-038:匚止土

s030-298:許口,言午口

s032-419:𠃊卜囗土,𠃊卜𡆮

s040-498:宄𠬞,宀九𠬞,宄廾,宀九廾

s055-052;貝廾,貝𠬞

s060-006:彳貴

s062-299:匚止正戈,匚止一止戈

s066-343:丙丙攴

s127-001:耒耒

s164-075:酉大

s206-011:爿月刀鼎,爿月刂鼎,爿肉刀鼎,爿夕丶刂鼎



【補記】

※關於曶鼎的釋文有一個地方需要修正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五卷)447頁,拓本第11行,釋文:

…廼𬇎又(有)訇(詢)眾𫦠金…

…廼𬇎又(有)訇(詢)眔𫦠金…

「眾」應作「眔」。


「眾」、「眔」的差異,是製作過程中發現的,以「引得市」多次驗證,所以在之前看到發出的預告文(橘色字灰底的圖)。裡面的那個字是錯誤的字形。(期間沒有大神發現~路過踢館)


每次發現需要修正地方,複雜的檔案重新匯出、剪裁再排版流程得在跑一遍。其實網路上有個〈曶鼎〉拓本檔案,畫質比書籍的還要好,製作時兩者互相參考對照。趕緊收尾,如果一開始就使用網路上這個清晰的拓本製作,相信會更精準,不過還是先停一下(處女座的個性),日後有時間,需要再重新弄一另版的「數位摹本」。


好,先開箱到這裡,如果有空再來製作簡報版。



02515.曶鼎

【時代】西周中期後段。

【出土時地】畢秋帆得於西安(積古)。

【收藏者】原藏畢沅,後燬於兵火(積古、奇觚)。

【尺度】高二尺,圍四尺,深九寸(積古)。

【形制紋飾】款足作牛首形。

【著錄】三代4.45.2—46.1,積古4.35,攈古3之3.46,愙齋4.17,奇觚2.21(又奇觚16.20重出),周金2.6,大系錄83,小校3.45.1,彙编4,陕金2.90,集成02838,總集1330,斷代742頁143,銘文選242,山東成147。


【銘文字數】內壁鑄銘文,約存378字(其中重文4)

【銘文釋文】

隹(唯)王元年六月既朢(望)乙亥,王才(在)周穆王大(太)〔室〕,〔王〕若曰:曶,令(命)女(汝)s066-343(更)乃且(祖)考𤔲(司)卜事,易(錫)女(汝)赤s215-080〔市(韍)〕、□,用事。王才(在)s162-541㡴,丼(邢)弔(叔)易(錫)曶赤金s167-240(鎣),受休〔命于〕王。曶用絲(茲)金乍(作)𦨶(朕)文孝(考)s040-498(宄)白(伯)s206-011(䵼)牛鼎,曶𠀠(其)〔萬年〕用祀,子子孫孫𠀠(其)永寶。隹(唯)王亖(四)月既眚(生)霸,辰才(在)丁酉,丼(邢)弔(叔)才(在)異,為□□,事(使)氒(厥)小子𫿪㠯(以)限訟于丼弔(叔),我既賣(贖)女(汝)五〔夫,效〕父用匹馬、束絲,限s030-298(許)曰:𬇊𠟭(則)卑(俾)我賞(償)馬,效〔父𠟭(則)〕卑(俾)s060-361(復)氒(厥)絲束,𫎛、效父廼030-298(許)𬥱曰:于王參門,□□木𬂷,用s060-362(𧶲)𢓊(誕)賣(贖)絲(茲)五夫,用百寽(鋝),非出五夫〔𠟭(則)〕訇(詢),廼𬇎又(有)訇(詢)眔𫦠金,丼弔(叔)曰:才(裁),王人迺賣(贖)〔用s060-362(𧶲)〕,不逆付。曶母(毋)卑(俾)成于𬇊,召𠟭(則)𢱭(拜)𩒨(稽)首,受絲(茲)五〔夫〕,曰:𬯂、曰恒、曰s127-001、曰𪝶、曰眚(省),事(使)寽(鋝)㠯(以)告𬇊,廼卑(俾)〔饗〕㠯(以)曶酉(酒)彶(及)羊、絲三寽(鋝),用𬛱(致)絲(茲)人,曶廼每(誨)于𬇊〔曰〕:女(汝)𠀠(其)舍(捨)𫿪矢五秉,曰弋尚(當)卑(俾)處氒(厥)邑,田〔氒(厥)〕田,𬇊𠟭(則)卑(俾)s060-361(復)令,曰:若(諾)。昔饉s062-299(歲),s022-038(匡)眾氒(厥)臣廿夫,寇曶禾十秭,㠯(以)s022-038(匡)季告東宮,東宮廼曰:求乃人,乃弗得,女(汝)s022-038(匡)罰大,s022-038(匡)廼𩒨(稽)首于曶,用五田,用眾一夫曰嗌,用臣曰疐,〔曰〕𣍧(胐),曰s164-075(奠),曰用絲(茲)亖(四)夫,𩒨(稽)首曰:余無s032-419(由)s055-052(具)寇正〔秭〕,不出,s009-276(鞭)余。曶或(又)㠯(以)s022-038(匡)季告東宮,曶曰:弋唯𦨶(朕)〔禾是〕賞(償),東宮廼曰:賞(償)曶禾十秭,s060-006(遺)十秭,為廿秭,〔若〕來歲弗賞(償),𠟭(則)付卌秭,廼或(又)即曶,用田二又臣〔一夫〕,凡用即曶田七田,人五夫,曶覓s022-038(匡)卅秭。


【備注】《集成》:“或認爲此器係扶風所出。又鼎高二尺,圍四尺,深九寸。款足食器鼎作牛首形(《積古》引錢獻之語)。”



【其他:使用軟體/檔名備忘】

軟體使用:Affinity Photo 2、Affinity Publisher 2、Firework

「數位摹本」: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05-曶鼎.afphoto

〈曶鼎〉24塊圖檔裁切用.afpub(Affinity Publisher 2)

數位摹本筆尖寬度6px,顏色M100+Y100。



【參考文獻】

◎專書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五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9月。


◎博碩士論文

武振玉:《兩周金文詞類研究(虛詞篇)》,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5月。

劉傳賓:《西周青銅器銘文土地轉讓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

黃海:《曶鼎銘文法律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4月。

王依娜:《西周金文句式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5月。

徐子黎:《西周關涉土地制度類金文集注及疑難字詞專題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5月。

王僑:《西周獄訟盟誓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年5月。

李修平:《李學勤西周金文研究成果的整理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3年5月。

李琦:《清代的金文學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3年6月。



◎期刊論文

姚孝遂:〈《舀鼎》銘文研究〉,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81-89頁,1962年5月。

王德培:〈《曶鼎銘文》再推敲〉,刊:《天津社會科學》,71-73頁,1984年12月。

陳雲鸞:〈解開舀鼎的啞謎——舀鼎綜合評釋與今譯〉,刊:《海南師範學院學報》,11-20頁,1989年7月。

謝凌:〈稀世珍拓——《曶鼎銘》〉,刊:《四川文物》,45-47頁,2002年第4期。

張經:〈曶鼎新釋〉,刊:《故宮博物院院刊》,49-57頁,2002年第4期,總第102期。

王晶:〈曶鼎(寇禾案)銘文集釋及西周盜竊案件審理程序窺探_〉,刊:《嘉應學院學報》,71-74頁,34卷第9期,2016年9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50825五頁秦聲-什麼是「囂指」?

 20250825五頁秦聲-什麼是「囂指」? 知乎: 【緣由】 平時海巡「中國期刊網」的博碩士論文,今天特別逛一逛「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看到熟悉的名子和論文題目,就下載來看。在156與176頁發現釋文不同。這個字是「毊」還是「巳巳喬」? 原先簡牘的出版資料都是隸定[巳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