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6《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7829990709270047
【資料庫訂閱制】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製作說明】
今天是「中元節」,所整理的內容,剛好和「好兄弟」有很大的關係。二十多年前從恩師研究中知道《睡虎地秦簡》,也知道裡面有很多篇章,《日書》甲種、《日書》乙種是最後的部份,所以並沒有很仔細的瀏覽閱讀。
近期從b站看了一些王子今先生的演講影片,有早期的也有最近幾年的。王教授在秦漢歷史、民俗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筆者很想了解更多。所以八月份也整理了二種著作,如《秦漢交通考古》、《錢神:錢的民俗事狀和文化象徵》。還有很多有秦漢相關的資料,等有空再來整理。
這本書雖然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著作,對筆者來說就像是今天才出版一樣,非常的新鮮有趣。如果回到23年前,書放在眼前,大概也不一定能讀的下去?有時候就是緣份,想知道的事物,慢慢都會被你的宇宙吸引過來吧?
一頁一頁,邊看邊處理書籤,有時候會讀一下內容,有些部份好像是命理書一樣,相當有趣,流行很多年的日本動漫「鬼滅之刃」,在近期因為劇場版又重新讓人見識到動畫發揮到極致的天花板。
要徹底的把「鬼」消滅,必須要把「脖子」砍掉!今天整理的目錄索引中,竟然也有提到。《日書甲種.詰》35背貳/132反貳」說:「人以良劍㓨(刺)其頸,則不來矣」,還有說鬼會變成人,藏身在人群中,如果這棵樹被「雷」打過(雷之呼吸?),這樣的木頭鬼也會怕…等。這類相關的內容大部分都在《日書甲種.詰》。此外,還有最早滅火要用「白沙」的紀錄。
九《日書甲種.生子》142正肆:「丙午生子,耆(嗜)酉(酒)而疾,後富」(※最早提醒我們飲酒不能過量)
還有其他的內容也相當很有趣,索引製作完成,瀏覽就很方便了。
字列 867
缺字 20
總字列 887
【修正備忘】
原始 改為
恒 恆
强 強
是胃四徼 是胃四敫
內容中有二處的文字是方框內有字,如:
〖軫〗,□乘車馬
〖圂〗居西北㔷,利豬,不利人
暫時以〖軫〗與〖圂〗表示。
【使用說明】
未來「引得市」會補上選單,目前先以網址進入使用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目錄索引資料庫」網址:
https://www.mebag.com/index/rishu_jiazhong_shuzheng/List.asp
【總序】
呈獻在諸位讀者面前的這套叢書,是現今學術界的一項前沿研究,即簡帛書籍研究的最新成果。
歷史上每個時期的學術研究都有其前沿,而什麼是當時的前沿,常是由一些重大的發現決定的。簡帛的發現、整理和研究,近年已成為熱門。特別是最近幾年,由於有學術價值極高的簡帛材料公布,這方面研究更明顯地處於前沿地位,形成國內外學者集中的焦點。一系列新發現的訊息,在會議或著作裡提出的觀點,都屢次為媒體突出報導,吸引著公眾的注意。什麼是簡帛,簡帛有哪些內容,研究簡帛有怎樣的意義,對學術發展將帶來何種影響,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簡帛乃是中國古人用來書寫文字的主要載體。簡制以竹木,至少在商朝即已有了;帛則是絲織品,作為書寫材料要晚一些。簡帛的性質,大體說可以區分為書籍和文書兩大類,其他如書信、遣策等當附屬於後者。簡帛在古時非常普遍,然而因為質地脆弱易壞,多已消失無存,只有少數幸得保留於地下,為後人發現。
大家知道,歷史上為人艷稱的這方面發現,有“孔壁”、“汲冢”。“孔壁”系西漢景帝末年,封於曲阜的魯共王修建宮室,拆毀孔子宅墻,發現了為逃避秦火匿藏的書籍,有《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數十篇。“汲冢”是西晉武帝時,汲郡人盜發戰國魏墓,出土竹簡七十五篇,有《紀年》、《師春》、《瑣語》及《易經》等。這兩次發現都是書籍,在學術上造成很大影響。此外,史書所記零星發現還有不少,只是不如這兩次量多,影響也很小而已。過去發現的這些材料,原物均未留傳下來,今人無法得見。
現代發現簡帛,始於百年以前,即上一個世紀交替的時候。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塔裡木河流域,二十七年(1901)英國所派斯坦因在尼雅河下游,都發現了木簡,年代多為魏晉。此後西北木簡出土不絕於書,但性質系以文書為主,其間書籍很少,而且限於初學用書及占卜數術之類。書籍的集中出土,首推1942年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中盜掘發現的一批帛書。不過其文字不易釋讀,加上除一件完整的以外長期沒有著錄,在學術界的影響有限。後來,1957年河南信陽長台
關楚墓所出竹簡有一些被指為“最早的戰國竹書”,1959年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墓出土《儀禮》木簡,也很珍貴,但只是在專業學界範圍內得到重視。
70年代初,情況有了急遽的轉變。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出土大量竹簡書籍,包括《吳孫子》即《孫子兵法》、《齊孫子》即《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等兵書,以及《晏子春秋》等等。兩《孫子》的並出,消除了學術界長期存在的疑謎,引起了震動性的效應。隨之,1973年發現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1975年發現的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1977年發現的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竹簡,等等,一波接著一波,構成了影響深遠的浪潮。大量簡帛“驚人秘籍”的出現,迫使學者們對學術思想史的若干根本問題作重新審查和思考。
與70年代發現的簡帛書籍年代為秦漢不同,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乃是戰國中期不晚於公元前300年的竹簡佚書,而且兼有儒、道的著作。這批竹簡於1998年5月公布,立即把簡帛研究推向新的高潮。關於這一點,只要看郭店簡整理報告出版當月,在中國和美國都召開了專門的研討會,便足以說明。在美國達慕思大學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內容已輯為《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一書,先後出了英文版與中文版。
另一批楚簡,發現時間估計同郭店簡差不多,其年代也相接近,1994年入藏於上海博物館。上博簡包括儒家等方面書籍,據報導有約八十種,也激起學者的極大興趣。
郭店簡、上博簡的討論,迅即成為各次有關研討會的中心。這樣的會議,可舉出1999年10月在武漢大學召開的“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年8月在北京大學的“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9月在長沙的“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
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3月在清華大學的“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7月在上海大學的“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8月在安徽大學的“新世紀歷史文獻前沿論壇研討會”。會議的頻率加增,顯示出學術界熱度的升高。
簡帛書籍的發現研究作為學術的前沿,帶動了不少學科的進步,影響是多方面的,但關係最直接、影響最重大的,顯然是學術思想史。我曾再三說過,由於簡帛的出現,古代學術思想史必須重寫,這是沒有任何誇張的。實際上,因為新發現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典籍,對古代學術思想看法的改變,同時也必然波及對後世,一直到近代若干學術思想問題的認識。在這一點上,關於20世紀學術思想史中疑古思潮的討論,可說是很好的例子。
1998年9月,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了“20世紀疑古思潮回顧學術研討會”。會上不少學者在講話裡提到簡帛研究在該方面的作用。疑古的一個主要內涵,是對古書的懷疑,而簡帛書籍的發現,確實給了大家很好的機會,對疑古思潮所達到的結果進行衡量。國內外都有些學者擔心,在疑古的論點被否定後,將導致陳舊的信古的復歸。我以為這種“危懼”其實是不必要的,簡帛研究所帶來的只是對傳世古書更嚴密、更實事求是的考訂審查。對於疑古思潮的進步性應有充分肯定,對其不足及副作用則須補充和修正,並提高到方法論上來反省。國內己有若干論作談及這類問題,國外也有學者論到(如淺野裕一《戰國楚簡與古代中國思想史的再檢討》,《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六號,2002年3月),這也是簡帛研究影響的一種重要表現。
清華大學鑒於這方面研究的前沿意義,在1999年秋天啟動了基礎研究項目“出土簡帛與先秦秦漢思想史研究”。承擔這一項目的,除思想文化研究所外,還有中文系和法學院的學者。我們舉行了簡帛講讀班,設置了系統講座,編印了《清華簡帛研究》第一、二輯,與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合作出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論文集》,並同台灣輔仁大學文學院一起主辦了上面提到的“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研討會”。研究所還培養有關方向的研究生。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得到很多位同行學者專家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在這裡要特別表示感謝。
目前簡帛書籍的研究正是方興未艾,不斷有新材料出現發表,內容珍異,種類繁多,促使整理與研究工作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在繼續發展,新的成果層出不窮。現在這套叢書就是環繞簡帛與學術思想這一前沿主題,作多角度、多層面的探討。
這裡還要特別感謝出版叢書的湖北教育出版社。讀者都熟悉,湖北教育出版社歷年來印行過許多高質量的學術著作。各位編輯先生從一開始就關切我們的項目,給予多方面的協助,現在又投入大量心力,使這套叢書及早問世,對此我們當長志不忘。
李學勤
2002年10月18日
于清華園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前言】
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竹簡1155枚(另有殘片80片)。內容計有10種:①《編年記》;② 《語書》;③《秦律十八種》;④ 《效律》;⑤《秦律雜抄》;⑥ 《法律答問》;⑦《封診式》;⑧《為吏之道》;⑨《日書》甲種;⑩《日
書》乙種。這是第一次發現秦簡。其內容之豐富,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前所未見的寶貴資料。
雲夢睡虎地秦簡出土之後,一批著名學者專家集中進行整理,1978年有《睡虎地秦墓竹簡》平裝本出版。不過簡數占睡虎地秦簡三分之一的《日書》甲種和《日書》乙種當時被看作“唯心主義的天命論的產物”而沒有收入。1981年版《雲夢睡虎地秦墓》初次披露《日書》圖版和初步釋文。1990年出版的《睡虎地秦墓竹簡》精裝本則將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的10種簡牘資料全部收齊,包括全部照片、釋文、注釋,其中6種並附有語譯。《日書》甲種和《日書》乙種重新編號的圖版以及釋文、注釋在整理小組十數年研究的基礎上正式刊布。1978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簡》
平裝本和1990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簡》精裝本均由李學勤先生定稿。
《日書》是選擇時日吉凶的數術書。
巫殘活動,數術之學,在秦代以及前後臨近的歷史時期曾經有十分廣泛的社會影響。當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處處都可以看到這種文化形式的作用。比如傳統禁忌形式,就曾經十分嚴格繁密。睡虎地秦簡《日書》的內容中,就有關於行歸宜忌的繁雜細密的規定,規範限制著人們的出行交往。通過這批資料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在神秘主義文化影響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自覺和自由都是很有限的。
民間禮俗迷信的影響,往往通過“巫”的作用集中表現出來。漢並天下後,長安設祠祀官,分別有梁巫、晉巫、秦巫、荊巫,我們還可以看到反映胡巫和越巫活動的史料。可見,當時不僅“巫”在民間十分活躍,“大一統”政權的主持者也非常注意尊重和利用各地不同的有關的民間禮俗形式。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述說,秦始皇迷信鬼神,漢武帝同樣特別重視敬鬼神之祀,曾經專門作畫雲氣車,在歷書中的“勝日”駕車以辟惡鬼。漢武帝又在皇室祠祀活動中始用“越祠雞卜”之術。甚至在軍事行動中應用巫術,丁夫人、雒陽虞初等都因以方祠詛匈奴、大宛
而著名。軍事巫術的應用,是漢代戰爭史上引人注目的現象。睡虎地秦簡《日書》中有直接反映“巫”作為社會人文存在的內容。秦代巫和巫術的地位,可以通過睡虎地秦簡《日書》的有關內容得到體現。
民間非官方、非正統的祭祀一般稱作“淫祀”,其祀所設置稱作“淫祠”。淫祀被看作不合禮制的祭祀。對於“淫祀”與“淫祠”的態度,是歷代專制政權的重要文化政策之一。《漢書•郊祀志上》曾經說到當時文化政策的這一基本原則:“各有典禮,而淫祀有禁。”《後漢書•第五倫傳》記載:“會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財產因此匱乏。巫人宣傳,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薦祠者,將發病,臨死時先為牛鳴。這一陋俗,歷任官員未能禁止。第五倫主持地方行政,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其巫祝有依託鬼神詐怖愚民的,都要嚴厲治罪。有妄自屠牛者,
也一律予以處罰。百姓起初有所恐懼,甚至有祝詛妄言者,第五倫嚴厲處罰違禁行為,後來終於禁絕淫祀,使社會文化環境有所淨化,百姓得以安寧。有關秦時的民間信仰,睡虎地秦簡《日書》所承載的文化信息,顯然要較正史的內容更為豐富,更為全面,更為細緻,更為真實。
民間禮俗迷信對正統社會機制有修補和維護的作用。中國古代“符瑞”迷信曾經成為政治文化的特殊內容之一。以西漢時期為例,漢文帝時見黃龍,漢武帝時獲白麟、得寶鼎、獲赤雁,漢昭帝時鳳凰集、神爵集,漢成帝時甘露降,都被看作體現統治成功的“嘉瑞”。王莽政治地位的鞏固,以至終於取得帝位,也曾經以“符瑞”欺騙民眾。中國民間禮俗迷信也可能形成威脅正統政治權威的社會影響。歷代反政府的民眾運動,常常利用民間禮俗迷信作為宣傳鼓動的手段。例如陳勝、吳廣發動起義時就曾經採取了這種方式。魚腹丹書“陳勝王”,篝火狐鳴“陳勝王” ① ,使同行戍卒內心驚恐敬畏,陳勝的威望於是藉助民間神秘主義觀念的作用而顯著提高。討論《日書》,有助於理解當時諸種社會現象的文化背景。我們在睡虎地秦簡《日書》中看到的比較集中的與政治生活相關的資料,有題為“吏”以及“入官良日”的內容。
《日書》作為當時人思想意識和相關禮俗的記錄,是我們認識當時的歷史文化所不能忽視的重要資料。
歷年來,研究睡虎地秦簡《日書》的論著已經出版、發表多種,饒宗頤、曾憲通先生《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較早問世。林劍鳴教授主持的西北大學“《日書》研讀班”推出了許多成果,也因此形成了較為集中的《日書》研究的學術力量。劉樂賢在李學勤教授指導下完成的博士論文《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列入“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由文津出版社於1994年7月發行,將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對於睡虎地秦簡《日書》的研究,饒宗頤先生、李學勤先生、林劍鳴先生等已經進行了開導性的工作。中青年學者中,劉樂賢、劉增貴、吳小強、劉信芳、張銘洽、賀潤坤等也成果累累。筆者《日書》研究的試探,是在以諸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條件下進行的。
在李學勤先生鼓勵下完成的這部文稿,可以看作有關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的研究收穫的匯報。書中略陳一得之愚,不敢期望得到多數學者的首肯。如果有心的學界朋友能夠由此發現點滴借益,則作者內心深以為幸甚!
---
①《史記•陳涉世家》。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後記】
15年前,筆者曾經發表《秦人屈肢葬仿象“窟臥”說》(《考古》1987年12期)一文,試圖從睡虎地秦簡《日書》中發掘有關文化信息以解釋秦式葬俗,嘗試未必成功。此後陸續有零星心得發表,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秦楚行忌比較》(《秦文化論叢》第2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睡虎地秦簡〈日書〉所反映的秦楚交通狀況》(《國際簡牘學會會刊》第1號,蘭台出版社1993年),《睡虎地秦簡〈日書〉所見行歸宜忌》(《江漢考古》1994年2期),《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以見君上數達”解》(《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7輯,三秦出版社2000年),《睡虎地〈日書〉甲種〈稷辰〉疏證》(《簡帛研究二〇〇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秦法“刑棄灰於道者”試解—兼說睡虎地秦簡〈日書〉“鬼來陽(揚)灰”之術》(《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8輯,三秦出版社2001年)等,雖然步履緩慢,但是願意追隨《日書》研究的先行者不斷地學習探索。
已經有學者對多年來秦簡《日書》的研究工作進行了有意義的總結和評述(註1)。可以看到,圍繞秦簡《日書》的文化探索日益走向深入。然而仍然有許多課題,有待於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和探究。例如,秦簡《日書》是否可以看作秦文化在意識形態方面的
代表,“秦人”是否秦簡《日書》中的文化的主體,應當怎樣認識秦簡《日書》中的宗教觀念(註2),以及秦簡《日書》數術系統的源流,究竟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實現其社會影響(註3)等等,都有必要繼續深入研究。
本書所列示的意見,多屬於技術性的工作,對於若干重大論題,缺乏成熟的見解,未敢嘵嘵置喙。相信今後學界共同的研究,可以使諸多問題得以澄清。而青年一代學者的參與,以及以多學科綜合攻關的方式介入《日書》研究,將會使前景更為樂觀。面對未來《日書》研究深闊的新流,筆者自然也願意貢獻涓勺之輸。
本書的完成,得到李學勤先生的鼓勵。陳文豪教授、劉樂賢研究員、劉增貴研究員、劉昭瑞教授、廖名春教授、李天虹教授、高大倫教授等賜示良多。湖北教育出版社孫艷魁先生辛苦編定,付出了勤謹的勞動。謹此一併致謝!
王子今
2002年10月7日
於北京大有北里
----
(註1)張強:《近年來秦簡〈日書〉研究研究評介》,《簡帛研究》第2輯,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版;張顯成:《述評文章要注重內容的科學性》,《中國史研究動態》2002年6期。
(註2)有學者認為,“《日書》所代表者不應為‘秦文化’此一不明確的指謂,而應代表流行於戰國末年時各地中下階層之某些文化習俗;而《日書》中之宗教則為一種自足之宗教信仰之產物,吾人不應以現代某些特定之有關宗教之定義去衡量其是否‘成熟’,而應討論此信仰在當時人生活中之意義及影響”蒲慕州:《睡虎地秦簡〈日書〉的世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2本第4分,1993年4月。
(註3)有學者認為,“擇日占卜的傳統來自官學”。劉瑛:《讀〈左傳〉的擇曰歷忌》,《文史》2001年1輯,總54輯。
【延伸閱讀】
20250905《秦簡牘合集(壹)》與《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貳)》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5/09/20250905.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7427511236563107
20241116《秦簡牘整理與研究》目錄索引數位化完成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4/11/20241116_1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7250131699
20250820《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司空》簡牘圖版與數位摹本研究教材開箱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5/08/20250820.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1660081042219635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數位摹本製作紀錄(2)剪接版
https://youtu.be/7OlVB3tQbg8?si=bZoHDrFVl4cpbvwj&t=1
【資料庫訂閱制】
20210903「語文辭典」2021.9.6(一)實施訂閱制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9/20210903202196.html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542561
支付訂閱費用方法管道與「捐贈方式」相同。另須截圖回傳告知,信箱為:index2012.7@gmail.com
王子今:《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ISBN:7-5351-3426-2
王子今:《秦漢交通考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ISBN:978-7-5161-7453-1
王子今:《錢神:錢的民俗事狀和文化象徵》,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ISBN:7-224-0736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